作者:常笑健康
白开水是国人的最爱,不管是感冒发烧、头疼胃痛,还是游山玩水、解渴解乏,身为一名成熟的华夏儿女,每个人的手里都会“不约而同”抱着热气腾腾的保温杯。
但是,白开水也不是那么绝对安全无害的,喝下去一旦温度过高,食管癌的风险就激增,那么究竟怎样的温度是安全的呢?
54℃是分水岭
近期,中国科学院李志远团队在一项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的研究中, 首次揭示了热应激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机制,并提出了热激活温度为54℃。 研究团队发现,热刺激下,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促血管生成等行为明显增强。同样,动物模型中,热刺激下成瘤和肿瘤转移能力也大大提高。 然而,热刺激的分水岭正好是54℃, 达到或者超过这一温度,体内热刺激致癌的“枢纽”就会被激活!
无独有偶,国外也有类似的发现: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曾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篇报告首次显示: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引发食道癌或者喉癌,属于2A类致癌物(意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
随后,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人员也发现,每天喝超过700毫升(约2大杯)水温超过60℃的热水会使得患食道癌的风险增加90%。
巧合的是,同样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相比食物温度适中且细嚼慢咽,习惯吃得烫而且又吃得快的人,食管鳞癌风险最高竟增加近4倍! 研究提醒我们,“喝热水”虽然有益健康,但温度一定慎之又慎,喝前“吹一吹”,莫要操之过急而伤害自己的食道。
因此,喝水的温度不要超过60℃,最好是在54℃以下,那么如何判断呢?其实有个简单的方法! 烧开的水是100℃,刚沏的茶水温度在80~90℃,刚出锅的饺子、面条温度约70~80℃,60℃左右的水只能抿一口, 40℃~50℃的水喝下去正好感觉温热且不烫口。
喝水不仅讲究温度,还有这些要点
人体内的代谢需要依靠水分进行,保持饮水充足,可以提高形成代谢功能,加快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也能起到一定的体温调节效果。 每天饮用适量的白开水,在排尿和出汗的过程中,调节体温的同时也能排出体内毒素,降低受到的不良影响。但是,喝白水也大有讲究!
01 少量多次
一次的饮水量应该控制在200ml内,同时避免喝水速度太快,可以更好的被胃肠道吸收利用。如果一次性的饮水量过多,多余的水分容易出现浪费。
02 避免感到口渴才喝水
一个人在日常中出现口渴感觉时,已经说明身体发生缺水现象,大约缺水程度在2%左右。当超过10%后,健康会不可避免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大家在日常中应该做到主动饮水。
03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ml以上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大约一天的水分流失量在2500ml左右,保持正常饮食,水分的补充量大概有1000ml。这就要求大家在日常中需要额外最少喝1500ml左右的水分,保证体内水液代谢维持平衡状态。
但是要注意的是,别喝水过量,否则会“水中毒”。
04 服药时注意水温
服药不宜用60℃以上的热水。有些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
尤其以下药物在送服时,水的温度都不应超过40℃,以口感有点暖最佳:
维生素C: 维生素C性质不稳定,用开水冲泡会加速维生素C分解,降低药性。
挥发性中药颗粒: 金银花、薄荷、藿香等中药,含有药用不稳定挥发油,遇热易挥发、分解。
消化酶类药:如复方消化酶等消化酶类药物是一种蛋白质,遇热易变性,会使药效减弱或丧失。
阿莫西林:水温过高,服用后会引起类似青霉素过敏症状。
糖浆类药物:用热水冲服止咳糖浆会稀释糖浆,降低黏度,导致其不能覆盖在发炎的咽喉等部位形成保护性药膜,从而使药效大打折扣。
胶囊类药物:热水会使胶囊壳溶化并溶解,里面的药物迅速释放出来,不仅影响口感,而且影响药物药效,甚至造成危险。
喝水有益健康,但是千万也要注意温度和适度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