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医三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 张文慧
审核 | 北医三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进
编辑 | 吴施楠
在积极响应和落实疫情防控政策期间,很多人开启了居家办公的模式。随着户外体育运动的活动量和强度大大降低,一些人的体重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这其中,就包括了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管理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居家体重管理尤为重要。
体重管理常用的两个监测指标
体重指数和腰围是体重管理常用的2个检测指标。在居家条件下,可以自我监测体重指数和腰围这两项简易指标,来判断体重处于什么状态。
1、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例如,一个身高1.73米、体重72公斤的成年人,他的BMI就是72÷1.73*1.73=24(千克/平方米)。BMI计算简单,可以用来快速判断体重是否达标。
2、腰围
腰围可用于判断是否为中心性肥胖。腰围测量时需自然站立,双脚分开约一肩宽,找到髂前上棘(侧面髋部骨突处)、十二肋下缘之间的中点,将皮尺紧贴皮肤,绕腹一周。不要用力下压或过度拉紧,测量的长度(精确到0.1厘米)即是您的腰围。
居家期间如何减重和保持合理体重?
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是基础。对于未合并其它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情况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保证膳食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将每日所需总热量减少300—500大卡,保证每周200—30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育锻炼,结合每周2—3次的抗阻运动,使能量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达到减脂增肌的效果。
此外,规疫情防控期间规律作息、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紧张情绪和焦虑,也是非常重要的体重管理措施。
如果通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体重管理仍未见效,或出现短期内体重反弹明显的情况,请及时到内分泌科就医。
内分泌科医生会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可应用一些药物辅助减重或转诊到相应专科进一步治疗。对于重度肥胖(BMI≥32.5)、经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的患者,可考虑特定的药物或者代谢手术治疗。
如果疫情防控期间,无法到医院就诊,可以通过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北医三院”APP,联系内分泌科医生进行糖尿病诊疗相关的专家咨询。关于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相关内容,北医三院护理部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团队在“北医三院”APP开放免费咨询。另外,在符合疫情防控政策的条件下,家庭签约医生或社区负责医生也会为患者提供体重管理知识和措施的学习课程和咨询。
不论是否为糖尿病患者,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对于每个人的健康都很重要。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相关问题应及时向专业医护人员寻求支持和帮助。接下来,针对糖尿病患者居家期间的常见问题做以解答。
出现低血糖症状,该怎么办?
居家期间,如果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饥饿感明显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如果症状较轻,建议先用血糖仪进行自我检测。如果数值小于3.9mmol/L,应立即进食含糖15-20克的食物,如糖块、含糖饮料、水果、饼干、牛奶等。等待15-20分钟后复测血糖,如果数值大于3.9mmol/L,同时上述症状得到缓解,说明低血糖已得到纠正。
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先找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防止摔倒。请家人按照上面的措施来帮助患者。低血糖纠正后,还需寻找原因,避免低血糖再次发生。
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低血糖、反复低血糖或者发生无症状的低血糖,则需更加警惕,可以增加自我监测次数,必要时及时就医。
无法外出运动怎么办?
疫情防控期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宜居家的运动方式,如跳操、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一些安全的抗阻运动。运动前后,注意做好热身,运动强度及时间因人而异,达到运动后稍微出汗即可。
尽量减少久坐时间。如果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进行血糖自我检测,如果是血糖偏低可按低血糖处置,如症状不能缓解,或找不到原因,则需及时就医。
什么情况下需及时就医?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遵从医生的用药医嘱。
常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平稳、达标,遵从门诊医生建议,定期门诊复诊即可。居家期间,确保药物充足,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对于需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是如此。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气短、高血糖难以控制,需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