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教育局
关于大连市普通高中课堂教学
改革的指导意见
(大教发〔2024〕10号)
各区市县教育局,各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局属各普通高中,各民办普通高中: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教材厅函〔2023〕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育人方式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育人水平,现制定大连市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明确新时代“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要求
1.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核心素养,这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史上是首次重大的创新。其目的是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因此,课堂教学要实现由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
2.把握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本轮国家课程修订过程中首次纳入课程标准的新内容,其实质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细化,是对学生学习程度、学习表现的界定。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考试和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具体标定了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它关系到教师教学是否能够准确把握目标导向、质量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主要是为学校日常教学、阶段性的学业测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校招生选拔性考试等提供依据,它具有综合性功能。因此,教学管理者、教师及教研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学业质量标准的研究。
3.坚持五育并举。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作了新修订,明确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教育方针的表述,形成了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和培育格局。因此,课堂教学要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推进新时代“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在以往“三维”教学目标设置基础上,融入更多学科内容,引入大概念视角把握核心概念,深入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发展水平、普通高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确定教学目标,对学段、模块或主题、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凸显从“双基”“三维目标”真正到核心素养的迭代发展。
(2)构建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即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学期目标要参照核心素养、课程/学段目标以及学业质量标准,对标教材目录加以明确;单元目标介于学期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需要对标核心素养、课程/学段目标、内容/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标准,对学期目标做进一步分解后形成;课时目标需要对标内容/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标准,并在对单元目标做进一步分解后形成。三级目标体系整体规划、层层细化,切实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在教学目标中。
(3)教学目标要清晰、可测、可达、关联。教学目标一般表述为:通过……(过程与方法),说出/理解/简述……(知识与技能),制作/编写/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每条目标都要指向明确的核心素养,清晰可达成;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每条目标间要有逻辑关联。同时,能与任务评价相匹配,以此确保任务评价能真实反映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自主发展,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推进深度教与学,高质量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开展大单元教学,指向核心素养。以学科大概念为根基,运用大单元逆向教学设计理念,通过自下而上(归纳)、自上而下(演绎)与横向组织(综合),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在实践中凸显学习立场,提升学生面对复杂情境时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实施中,要遵循科学的设计逻辑并规划严谨的实施步骤,集中体现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以保证其一致性。大单元教学设计要充分涵盖六个核心要素: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进阶)、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
(2)转变教学方式,推进深度学习。教师灵活采用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教师要高度重视真实性问题情境的引入与设计,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和自主探究。确定情境素材要多视角链接生活和生产,链接学科发展和科技前沿,链接思想道德教育要素等。基于真实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与任务的深度互动,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增加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互动,通过组织学生研讨与交流,促进学生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实现教师深度教学、学生深度学习。
(3)转变学习方式,回归学习本质。教师要回归学习本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内容情境化、任务化、问题化,尽可能设计成多样化的探究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促进目标达成。学习过程的重心在于体现学生如何学会,在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基础上,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或整合学习,积极开展建构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情境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设计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有效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将知识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与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等素养。
(4)探索数字赋能,提升教学实效。数字赋能,为个性化学习、分层分类学习、选择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落实提供有效支撑,为推进“双新”课堂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教师应基于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如互联网、虚拟实验室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支持个性化学习,也可以灵活运用教学软件、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创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实现知识与数据的协同共享,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推动学生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确保所用的教学手段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3.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1)实施多元化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效果实施多元化评价,精准了解教学目标达成状况,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教学评价的推进紧密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各种综合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式时,教师应考虑评价的目的、内容、学生特点、资源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评价方式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及时处理并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关注学生在测评中呈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2)落实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宗旨,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性评价,也就是有机会深度参与自我建构或社会建构的学习。目标、表现性任务、评分规则是构成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且呈现一致性。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之下,学生主动地深度参与到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中,并通过评分规则获取有效反馈,明晰设定的素养目标、现阶段的素养水平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等问题,最终通过自我反思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行表现性评价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创造条件确保学生有机会做选择,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经历,为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可行的路径。
4.立足单元视角,优化课后作业设计
(1)注重作业设计。教师要做好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丰富作业类型,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设置有梯度的差异化作业,给予学生一定程度选择权,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实现迁移和应用。
(2)加强批改辅导。教师批改作业可使用标注。通过个性化反馈便于学生理解和改正,也可以通过鼓励性反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思考错误的原因,如何避免类似错误发生。教师可利用辅导答疑课进行小组或一对一辅导,加强与学生沟通,闭环式完成教学目标。
三、保障新时代“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制定工作方案。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深入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调研、科学论证,制定推进“双新”背景下区域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方案。各学校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有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实施步骤、具体方法与措施等,要突出可操作性。各学校要依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见附件)评价引导日常课堂,规范建设高质量的常态课堂。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建立教学管理及视导检查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研究、总结和部署课堂教学实施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视导检查,把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推动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各学校要加强阶段性课堂教学经验和成果的提炼,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
3.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专题研修培训工作。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市区教育教研和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专业服务作用,制定研修工作方案,创新研修形式,开展系列研训活动,引导和鼓励教师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培育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各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研,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倡导自主提升与同伴合作,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鼓励和支持教师变革教学方式,给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机制和环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连市教育局
2024年7月8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详情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大观新闻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6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微信号:Daliandaily)
采集: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来源:大连市教育局网站
编辑:曹秀坤、小雨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高忠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