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金名片”,更是激发市场活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推动我市各地区各部门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以更大力度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力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委宣传部、市数据局、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联合推出“对标国际一流标准 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专栏,精准查摆我市各地区各部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明晰改进方向、亮出务实举措,为大连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对标国际一流标准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开放之姿打开发展空间,以智慧之策提优服务效能。近日,市商务局、市政府口岸办、大连海关主要负责同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总结实践经验,明确重点任务,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涵养发展生态、厚积发展势能之策。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兰表示,市商务局深入研究学习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在稳外贸、促创新、提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商务领域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但对照更高标准和先进地区经验,仍存在对外贸易规模不大、新动能培育不足、政策创新度不高等短板。下一步,市商务局将精准施策,以更大力度优化提升商务领域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合作共赢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自贸片区整合提升,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二是建设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营商环境,着力提高政策透明度,提升审批效率,增强办事便利度;
三是多措并举推动对外贸易质升量稳,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推动贸易数字化与绿色化。
市政府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贺楠认为,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需构建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依法守信的法治信用环境,这也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口岸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改善,今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出的23项务实举措成效显著,但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仍存在提升空间。
贺楠表示,市政府口岸办将紧扣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国际一流标准,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核心,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政策集成,提升通关质效,以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因地制宜
推动改革创新举措落地见效。
同时,聚焦智慧口岸建设、拓展智慧平台服务功能,打造更多智慧服务场景,营造公开透明、开放协同的市场环境,致力于将大连建设成为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门户和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大连海关党委书记、关长俞晓丹表示,大连海关持续发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在提效降本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大连海关将立足职责、系统谋划:
着眼国家“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找准海关工作对接点、切入点和发力点;
聚焦地方发展需求,深化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功能运用,放大“整车+口岸+保税”优势,助力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展;
打好“混”“转”“期”三张牌,助力大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
实施自贸试验区整合提升战略,支持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拓展跨境电商外贸规模;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在惠企政策方面持续用力,发挥“关长送政策上门”“关长接待日”“一口受”通关模式等服务机制,深化AEO联合激励措施,增强企业“获得感”;
着力释放海关所能,协同推进智慧口岸、智慧海关建设,驱动通关流程简化,推广“批次检验”“远程查检”等智慧监管模式,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同时实行入境人员行李物品“双预检”监管模式,助力低风险人员实现“无感”通关,提升入境人员通关便利体验。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周爱娜 秦至 徐伯元
图片:雪林 张春雷 部分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柳铭航
校对:鞠传强 滕永梅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侯智良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