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政府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 政府动态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新闻资讯
    政府动态
 
辽宁立体分层养殖、“渔光互补”入选全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典型案例
来源:辽宁发布 微信公众号 点击数:218次 更新时间:2025/11/11 15:08:18

 

阅读提示

11月6日,在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上,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发布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典型案例,为全国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12个,涵盖了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涉及立体分层养殖、“渔光互补”“桥梁+海堤”“防波堤+风电”“港池+桥梁”“光伏+温排水”“港池+隧道”等不同用海方式和不同产业的融合,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和可借鉴性。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立体分层养殖案例、普兰店区“渔光互补”案例成功入选。


大连市长海县:“蓝色粮仓”,从海面到海面之下

基本情况

长海县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海域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全县由195个海岛组成,其中有居民海岛18个,海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370公里。长海县主导产业有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岛旅游业,拥有长海海参、长海鲍鱼、长海虾夷扇贝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海县是辽宁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称号,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和獐子岛获批国家首批和美海岛称号。


长海县养殖用海

为充分发挥海域资源效益,缓解养殖行业用海矛盾,长海县自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出台后,率先探索依托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4层立体空间开展养殖,明确每层空间既可分别配置不同主体使用,也可为一个主体配置多层空间,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转变,划清边界、确认权属,促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蓝色国土利用从“平面化”向“立体化”跨越。

目前,长海县已确权用海面积达到808.7万亩。其中,养殖用海立体分层设权面积达到46.6万亩。通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用海养殖户能够在海面、水体开展贝类、鱼类、藻类养殖,同时在海床进行鲍、海参、虾夷扇贝、海胆、海螺等高经济价值品种的野生繁育和底播增养殖。长海县通过探索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不仅使长海县海产品按照各自的生长习性住进不同的海洋“楼层”,也有效扩大了养殖用海所有权和使用权权能,海域空间资源使用效益明显提升。


主要措施

一是规划引领,奠定发展基础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在《长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里,将海域立体化利用作为关键方向。编制《长海县开放式养殖用海规划》,科学划分养殖功能区,针对不同区域制定详细管控措施。建立分层兼容性标准,明确不同空间层的养殖品种适配规则,依据水深、水流等条件,规定某区域上层开展筏式贝类养殖,下层开展底播海参养殖,规范了养殖秩序,为立体开发提供法定规划支撑。

二是确权保障,稳定用海秩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养殖用海管理的意见》,把管理范畴从海域使用权审批拓展到生产活动。在审批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规,充分协调海面、海底利益相关者。完善不动产登记流程,在立体分层设权用海批准文件及不动产登记证书上标注浮筏、网箱、底播等项目名称,不动产登记系统详细录入海域分层信息、使用权类型及期限。从海域使用权申请审批管理进一步延伸到海域使用生产活动管理,为海域使用权流转与抵押业务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保障了用海者权益,稳定了用海秩序。

三是技术支撑,提升发展质量。借助ArcGIS软件,综合海洋生态、资源及利用现状评估海域,精准划分功能层。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严密监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在项目规划之初就与红线进行比对协调。在建设海洋牧场时,依据技术分析合理规划养殖网箱布局与深度,实时监控分层开发对海草床等敏感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牧场经优化后,养殖效率提高,对周边生态影响降低,实现养殖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


养殖环境模拟示意图

实施成效


自2002年开始,长海县就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要求,开启了立体养殖用海模式、管理制度、分层设权等方面的探索,并逐渐完善和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经验,在生态、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

一是生态效益。长海县将近岸开放式水面养殖用海向远海置换,与远海的开放式海底养殖海域使用权进行分层设权,释放近岸海域立体空间,逐步恢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功能。通过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近岸的海草床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海草播种、移栽,使海草床和海底环境得到改善,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场所。目前,长海县已完成海草床修复范围面积5467亩,沙砾滩长度4870米,滨海湿地面积126亩。

二是经济效益。长海县创新建立养殖用海分等定级制度,构建涵盖资源禀赋、利用程度、区位条件、用海适宜度4大维度的评价体系,选取海水质量、底质状况等16项核心指标,采用中值法将海域划分为5级6类。制定差异化征收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海域使用金征收额连续两年突破3.8亿元(2023年3.92亿元、2024年3.88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超80%,显著提升海域资源资产价值,为海洋管理、生态保护和民生支出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三是社会效益。立体分层设权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岛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海洋牧场+休闲旅游”模式,建成獐子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22个示范项目,2024年,水产品产量73.2万吨,渔业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7%。全年上岛游客1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5.8%。培育了海洋牧场管护、生态旅游服务等新型职业渔民,促进渔业从业人员技能等级进一步提升。

四是管理效益。长海县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立体养殖用海管理体系。在规划管理上,编制《长海县开放式养殖用海规划》,明确养殖海域功能区,分类制定管控措施;在确权登记上,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养殖用海管理的意见》,完善不动产登记流程,明确海域分层信息等;在审批管理上,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体分层设权审批,协调各方利益。通过明确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可以分别开展不同类型的养殖活动,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用海冲突。这一系列举措使海域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释放了海域资源和空间资源,促进了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大连市普兰店区:“渔光互补”,蹚出绿色富民新路基本情况

“大连市沿海滩涂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渔光互补)一期工程”是辽宁省首个沿海滩涂发电示范项目,由华能(大连普兰店)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4.3亿元。项目位于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城关社区,总用海面积约2800亩(见图1),用海类型为透水构筑物用海(见图2)。项目规划容量为100MW(直流侧115MW),分为32个光伏发电单元。项目创新采用“海水科学养殖、海面发电上网”立体开发模式,通过“不清圈打桩”“带参打桩”技术,在不影响海参养殖的前提下,利用上层空间铺设光伏板,实现渔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传统“平面确权”方式单一养殖模式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限的问题,同时兼顾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平衡。


普兰店渔光互补项目全景航拍图

主要措施


一是推进政策试点。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23〕8号)和《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辽自然资发〔2023〕51号)要求,落实项目用海审批及监管,确保项目用海规范化。通过政策试点,探索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后续政策完善提供实践经验。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与创新。项目采用高效半片单晶硅660Wp组件和320kW逆变器,每个太阳能电池子方阵由26个电池组件串联而成。各光伏发电单元就地升压至35kV后,以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陆上升压站,确保光伏发电的高效性和稳定性。生态保护方面,前期通过打桩实验,开展水质影响评价分析,确认施工不影响海参生长。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不清圈打桩”“带参打桩”技术,避免了对海参养殖的影响。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光伏板的布局和安装角度,最大限度减少对海域光照条件的改变,确保养殖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是完善协同推进机制。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海洋发展局、发改局、皮口街道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建立定期调度制度,统筹协调海域论证、审批等多项手续办理。在项目选址、海域使用等方面为项目单位提供专项对接、靠前服务,全力推进项目用海审批工作。


普兰店渔光互补项目(透水构物)近景图

实施成效


一是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4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11万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避免了对海参养殖的影响,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双赢。

二是社会效益。项目实现了渔业养殖业、光伏建筑业和电力服务业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开辟了大规模海洋梯次综合利用、养殖光伏复合开发的新途径。项目建成后,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推动了普兰店地区海洋科技创新,实现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利润总额1377.29万元,实现渔业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加了海域附加值,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还拉动了地区经济,吸引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前来实地考察,并计划开展“渔光互补”项目。

四是管理效益。通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优化了海域资源配置,提高了海域利用效率,化解了海域空间利用矛盾,提升了项目用海审批效率。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专项服务保障,项目单位在项目选址、海域使用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来源: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编辑:高春华

校对:韩旭

责编:吴溪 冯心

审核:张增娇 安立军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事关民间投资,国办发文! 下一篇:“辽宁优品”宣传月系列活动展播——企业篇(二)
 
   友情链接:辽宁省纪检最高检中央纪检监察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政府网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