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年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检验检测连接研发与生产之间的“连接器”、助推产业技术升级的“助推器”、保障经济贸易的“稳定器”作用,组织开展了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现对遴选出的10个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发展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希望广大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借鉴学习优秀案例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检验检测力量。 
 
	智能检测革新 仿人双臂机器人开启食品微生物检测全链智能化
 
 
	
 
	
 
	大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 
 
	案例简介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测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等瓶颈问题,该机器人将人工操作工艺与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相融合,引入机器人手眼协同、流程规划等技术,实现检测流程的智能化。可高效、灵活处理多批次、多指标的检测任务,具备多任务环境下高效动态适应能力,实现流程数字化追溯,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规范性与透明度。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二 
 
	案例特点 
 
	 
 
	1.“慧眼”与“巧手”:高精度协作机器人系统
 
	机器人配备6自由度协作机械臂,使其具备人手的灵活性与远超人的稳定性。融合2D与3D “慧眼”视觉,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时调整动作,适应复杂的检测环境。
 
	2.“智慧大脑”:智能流程规划与多任务调度
 
	面对多批次、多指标的检测任务,机器人植入“智慧大脑”,基于“原子操作”库,实现任务的动态切换与异常自处理,现场应对灵活,确保整个流程的连续与可靠。
 
	3.“数字基因”:全流程数字化追溯
 
	透明与可信是检测的生命线。工作站构建“样本-数据”追溯体系。动作数据实时记录、不可篡改。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整个检测过程透明,从根本降低数据虚假的可能。
 
	4.“集成平台”:柔性工作站与多指标并行检测
 
	将所有技术集成一个紧凑的工作站。集成移液、开关盖、倾注、扫码等多种功能模块,可同时处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微生物指标,实现“一机多检,高效流转”。
 
	
 
	三 
 
	案例成效 
 
	1.效率的倍增。机器人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将检测人员从体力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检测效率比人工提升2-3倍,同时节约30%-60%的人力。
 
	2.质量的飞跃。机器人不知疲倦,没有情绪波动,操作的一致性、精准度远超人工极限,能极大降低人为误差。全封闭的高洁净度机器人,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
 
	3.信任的重铸。全流程数据追溯,过程透明,让报告有据可查,建立坚不可摧的公信力,为政府监管和消费者信任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石。
 
	
 
	四 
 
	案例推广应用前景 
 
	 
 
	仿人双臂机器人为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热点方向,填补检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的空白,有效地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检测领域的应用。微生物检测为质检中一项基本的检测项目,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研制成功,可在质检多个领域推广应用。此外,仿人双臂机器人技术也可用在质检中如理化、气相、液相等其他检测领域,推动检测实验室整体智慧化建设。
 
	
 
	
 
	来源:认可检测处    
 
	文字:张忠新
 
	编辑:赵    铭、康    欣
 
	责编:滕树鑫
 
	审核:李茉娜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