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喜迎国庆之际,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开工并进入火热建设阶段。施工现场,各区域作业面同步铺开,开工即进入满负荷施工状态。
今年以来,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加速推进,多项核心工程提前突破关键节点。截至目前,人工岛填海工程累计形成陆域19.64平方公里,占总量97.72%;深层地基处理工程完成200.1万平方米,占总工程量20.01%;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完成2463根工程桩浇筑,占总量80.18%。
50万平方米T1航站楼启建
四大区域平行施工推进
金州湾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董晓光告诉记者,目前正处于航站楼地下室施工的关键阶段,为高效推进施工,航站楼主体工程采用“分区平行施工+专业穿插作业”模式,将航站楼划分为A、C、D、E四大区域平行推进。
金州湾国际机场航站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本期50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22万平方米交通中心及停车楼、进出场道路工程、航站区道路工程、地面停车场及配套部分市政附属设施等。航站楼建筑包含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最高达47米,单层最大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工程建设预计消耗混凝土51万立方米、钢筋9万吨、钢结构6.5万吨。
“三港联动”“空轨零换乘”
打造城市特色服务出行新地标
金州湾国际机场航站楼造型设计以创新的“二级放射构型”,勾勒出令人过目难忘的鲲鹏展翅之势。
以运行效率和旅客体验的综合考量为整体设计的核心出发点,航站楼三向对称的布局有效缩短旅客步行距离,近机位比例达74%,未来旅客从值机到登机平均步行时间不超过8分钟。
功能布局上,航站楼地上设置三层出港层、二层出港及国内混流层、地面到港层3个主层,以及餐饮夹层、国际到港通道夹层2个夹层;地下为轨道站厅换乘层,地铁1号线、5号线将直接接入,最近地铁安检口与航站楼地下防爆检测区距离仅42米,真正实现“空轨零换乘”。
在交通组织设计方面,出港送站区既保留传统高架桥车道边衔接三层国际国内出发层,又新增停车楼顶辅助车道边服务二层国内快捷出发旅客,无托运行李旅客可实现“平层落客—值机—安检—候机”一站式体验;到港接站区在楼前地面分布社会大巴、出租车、机场大巴等站点,车行组织顺畅。未来,将有3条跨海快速通道连接人工岛与陆域,20分钟可直达城市核心区。同时,金州湾国际机场还将与大连高铁北站、大连湾客运站实现“三港联动”,构建起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新技术新材料破解施工难题
筑牢海上机场品质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团队集成多项新技术、新材料,破解海上机场施工难题。
创新采用“端承桩基础+钢筋混凝土主体+分叉钢柱支撑钢桁架屋盖”结构体系,针对海洋人工岛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预应力技术,有效解决约1000米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在防水防腐蚀方面,在混凝土结构中添加钢筋阻锈剂,从内部阻断腐蚀路径;外露钢结构与构件根据三类、四类环境作用等级,分别采用防腐涂层、耐候钢等材料,全方位抵御海洋环境侵蚀。屋面系统创新应用TRS系列屋面主系统、防水卷材等材料,防水防腐性能较传统工艺提升30%。
项目严格遵循七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合理选用高强度、高耐久性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400兆帕级及以上强度等级钢筋的应用比例超85%,钢结构采用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比例达70%,以材料强度提升结构安全冗余。
“项目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精准可控。”大连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空港公司总工程师李翔表示,“第四季度,大连国际机场集团将锚定新机场填海工程收官、航站楼主体工程加快建设的目标,全面落实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廉洁五大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