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连2025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开幕式的精彩表演落下帷幕时,有一支由大连本土80、90后组成的青年编导团队,在幕后悄然松了口气。
这支队伍汇聚了大连多方专业力量,人员构成多元、专业背景丰富,既有来自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大连市文化馆、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等市文化和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的青年骨干,也有来自大连大学的青年教师,还有来自大连文化教育产业集团旗下大连歌舞剧院、大连杂技团的青年编导,更吸纳了活跃在大连的新文艺群体力量。
从创意构思到落地呈现,从演员统筹到现场调度,这群年轻的创作者用专业与坚守,让青春活力与体育精神在开幕式舞台上完美交融。
以青春创意
讲好中国故事大连篇章
“开幕式的核心不是演,而是讲好一个有温度的故事。”这是这支青年团队在创作之初就锚定的方向。作为与赛事精神同频的青年群体,他们以精准的叙事逻辑和鲜活的艺术表达,将方案中的宏大立意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舞台场景。团队紧扣“立足大连,展示中国,拥抱世界”的核心,设计了“城市印象-中国表达-世界共鸣”的三层叙事递进。“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从大连出发,一步步拥抱世界的青春足迹。”一位创作者说。
创作中,团队始终践行“简约而不简单”的理念,以精准创意替代冗余表达。演员全部选用在连高校学生及本地艺术团体,让“青春主场”的表达更真实;流程设计上,将欢迎式的结尾队形直接转化为运动员入场的引导,实现表演与仪式的无缝衔接,既紧凑又高效。“我们花了两周打磨这个衔接细节,只为少一次转场、多一份流畅,这就是‘简约中的精致’。”一位创作者表示。
精彩演出的背后,是极为细致的后台工作。针对千余名演员需从5个通道上下场的复杂情况,团队在彩排期间反复演练演员动线走位,用秒表测算每个节目衔接的间隔时间,确保上一个节目演员离场与下一个节目演员入场无缝衔接,杜绝舞台空窗或通道拥堵。服装与道具的管理同样精细,实行“谁领用、谁归还”的登记制度,每种服装道具均配备备用件,确保万无一失。“千人大戏的顺畅,全在细节里。”团队成员坦言。
这份从容与精准,背后是坚实的后盾在托举。这支年轻团队的专业能力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信任,从方案策划到落地执行,各级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协调资源,给予充分授权和支持,为团队创造了宽松而高效的创作环境,免去了后顾之忧。更让人感动的是,多位老一辈艺术家多次亲临排练现场,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从现场调度到情感表达,都提供了宝贵而专业的指导,让年轻团队少走了许多弯路。“老一辈艺术家的点拨常常让我们豁然开朗,他们的一句话就能解决我们琢磨好几天的难题。”一位团队成员感慨道。
以周密保障
护航千名学子梦想启航
如果说创作是开幕式的“灵魂”,保障便是撑起灵魂的“骨架”。面对千余名演员的大体量,这支青年团队以沉稳细致与灵活高效,将每一项保障工作做到前置、精准、暖心。参演学生来自不同学校,课程与排练的冲突是首要难题。团队提前一个多月逐校对接,梳理出每个学校专属的排练表,尽量将集体合练集中在晚间、周末等课余时段,同时尽量为考试、考证的学生让出时间。“我们尽量协调,就是不想让任何一份热情被时间绊住。”团队成员说。
千余名学生的“出行与吃饭”是保障的重中之重。交通上,团队针对各高校制定了“一校一策”的交通方案。通过科学规划线路和发车时间,实现了“点对点”精准接送,确保所有演员能够在排练和演出期间准时抵达。为了让全体演职人员都能及时享用热气腾腾的饭菜,团队与专业餐饮供应商合作,餐食配送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分发流程井然有序。严格把控食品安全,提前统计特殊饮食需求,单独定制餐品,为全体演职人员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保障。
当开幕式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与欢呼声在梭鱼湾足球场回荡——这一刻,不仅是开幕式的圆满落幕,更是这支青年编导团队的新起点。开幕式的灯光尚未熄灭,他们已带着现场磨合的经验、演员们的反馈,迅速投入到闭幕式的排练筹备中。青春不散场,他们正在以青春之名,践行着对“精彩”的承诺。
遇见大连,青春飞扬!这场属于全球青年的盛会,因他们在幕后的匠心打磨与执着坚守,愈发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更让所有人对接下来的精彩充满期待。
推荐
阅读
HAI DAN
XIN WEN
4200支!大连海关最新查获
始祖鸟“烟花秀”被质疑抄袭,海内外道歉信“双标”?网友不买账......
卖出179份!多名儿童疑吃三明治食物中毒,具体人数还在核实……
海胆新闻(微信号:haidanxinwen)编辑制作
来源: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小刚
美编:昉
校对:魏红
责编:小王
主编:鲁菲
监制:穆军 侯智良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