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政府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 政府动态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新闻资讯
    政府动态
 
那声“起来”振聋发聩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 官网 点击数:64次 更新时间:2025/7/25 12:35:39

 

沿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南三家村村边小路走到尽头,在一片松柏之间,孙铭武、孙耀祖两座烈士墓庄严肃穆。晨雾还没褪尽,村党支部书记单井鑫已经和村民在清理墓前杂草。镰刀割过草茎的声音很轻,生怕惊扰了沉睡的英雄。在这两位将军的家乡,每年按时祭扫、除草、培土,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当年他们拉起血盟救国军反抗日寇,谱写了《血盟救国军军歌》,那声‘起来’,振聋发聩!这些事迹我们从小听到大。”单井鑫看着墓园刚平整好的场地说,“我们保护好这座墓园,让更多人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流淌过怎样滚烫的热血。”

  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之际,孙铭武和弟弟孙耀祖将家中田产、房屋悉数变卖,换来百来支枪、万发子弹。1931年10月19日,兄弟俩在家乡清原振臂一呼,起兵反抗日寇。起兵的号角是一首激昂的战歌:“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起而杀敌!起来,起来!我们要团结全国民众,去战斗!战斗!战斗!”歌声如惊雷碾过山谷,42岁的孙铭武和400余名战士攥紧拳头,誓言铿锵:“誓死不当亡国奴!”

  孙铭武为何能率先喊出这声穿透阴霾的“起来”?答案藏在他毁家纾难、举旗抗日的决绝中。“‘起来’二字简洁有力,直抒反抗意志,尽显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抚顺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工作部部长刘士全认为,歌词里重复的“起来”,以递进式呐喊凝聚起反抗压迫的磅礴力量,这一表述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进而成为民族情感的共同出口。

  这支在辽东地区最早高擎抗日义旗的队伍,宁死“不愿当亡国奴”,坚信“团结全国民众”就能杀出一条活路。怎奈敌强我弱,3个月后,孙铭武、孙耀祖相继以身殉国。

  义军迭起,前仆后继。一句“起来”,成为黑土地上最有力的战斗号角,如星火燎原,在各支义勇军军歌里激荡不息,最终汇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成为时代的强音。“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凝成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去战斗,战斗,战斗!”,熔铸为“前进,前进,前进,进!”从清原山谷到全中国,这旋律像一条奔涌的血脉,把无数殊死拼争的“我”,连成了不可战胜的“我们”。

  山风掠过墓园,松涛翻涌如潮。抗日英烈以血浇灌的信念,早已在这片土地扎根。南三家村人始终记得这份厚重的历史,村史馆里,孙铭武的半身雕像目光如炬,展板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评价格外醒目:“孙铭武、孙耀祖兄弟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是的,这声“起来”,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骨血。起来,为了不曾屈服的过去,更为了永远奋进的未来。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走进铁岭 下一篇:我省新增一家国家标准验证点
 
   友情链接:辽宁省纪检最高检中央纪检监察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政府网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