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 雨水多 蚊虫多
各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显著增加
大连市疾控中心提醒
↓↓↓
有“黑白双煞”之称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可以传播多种病毒性疾病,给人和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市民旅行外出前要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充分的防蚊攻略。归家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基孔肯雅热
潜伏期后突然发病
“双峰热”、关节痛是典型症状
伊蚊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乙脑和疟疾等疾病。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韩乐强表示,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发病。
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会经历1至12天(通常为3至7天)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病。
患者会有皮疹、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等类似流感症状,发热情况一般会持续1至7天,然后自行退热。有的患者在退热后再次发热,出现多日“双峰热”(体温“发热-退热-再发热”的波动模式),持续3至5天后症状消失。
此外,剧烈的关节痛、关节炎也是基孔肯雅热最典型的特征。伴随发热,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腕关节、踝关节、指/趾关节疼痛和肿胀,也可累及膝、肩等大关节,关节疼痛多为对称性,可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严重时会影响日常活动,一般会随着治疗症状减轻至消失。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属于输入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病毒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尚未发现人传人现象,但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出现症状1至5天内)和隐性感染者是病毒的传染源,可引起伊蚊的感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疫苗,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和及时治疗感染者。
及时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韩乐强介绍说,基孔肯雅热的治疗主要是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及时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WS/T 590-2018.基孔肯雅热诊断》指出,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但有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出现急性期受累的关节持续性炎性关节痛和风湿病症状。
市疾控中心
发布健康提醒
及旅游出行注意事项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特征对比
旅游出行注意事项
关注疫情
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充分的防蚊攻略。归家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衣物选择
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产品
选择含有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按说明使用。
住宿防护
选择有纱窗、蚊帐的住所,睡前检查床铺。
避开高峰
减少清晨、黄昏时段户外活动,此时蚊虫最活跃。
环境警惕
远离积水容器(如废旧轮胎、花盆托盘),避免在竹林、草丛长时间停留。
防蚊灭蚊措施
物理防治
清积水:伊蚊繁殖依赖小型积水,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
封堵缝隙:安装纱窗、纱门,修补墙洞。
使用蚊帐:在睡觉时拉上蚊帐,能有效将蚊子与人体隔绝,尤其适合儿童、孕妇等人群。选择蚊帐时,要注意其材质的透气性和遮光性。
个人防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也可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进行防蚊灭蚊。
特别提醒
归国人员:曾前往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或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务人员两周内的旅居史。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市疾控中心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巴颖
编辑:苏昕
美编:海健
校对:吴毅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侯智良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