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海创周人才交流洽谈会暨领军者对话进行中。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季禾子 摄
作为历届海创周上的重头戏,昨日上午,主题为“战略科技力量与未来产业”的新领军者圆桌论坛正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新加坡-中国科技交流促进会会长蓝伟光、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俊峰四位嘉宾高端论道,聚焦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并为大连的科技创新之路建言献策。论坛由长城战略咨询董事、总经理陈文丰主持。
当前,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全球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演进方向重要决定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强调要引领发展未来产业,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显然,未来5~10年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新领域和新赛道,是最能引起公众关注和兴趣的话题,尽管这个方向及热点充满未知和变数。李俊峰说:“从目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呈现出技术的指数级增长和爆发的态势。科大讯飞做人工智能二十几年,回想在几年前,我们去做语音合成。大家可能平时用高德导航比较多,导航的声音有郭德刚、林志玲等。几年前我们为高德导航做语音合成的时候,比如我们复刻林志玲女士的声音,要采集几天大量的语料进行训练。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复刻一个声音可以做到一句话复刻,这个速度的发展实在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我做了31年的科创服务,正好这30多年一直在海淀区。大家知道海淀区有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有两院院士600多人,去年海淀区生产总值将近1.3万亿元,有280余家上市公司,海淀区绝对是全国科创高地,大连也好,辽宁也好,很多地方可以向海淀这种全国科创高地学习借鉴。”汪斌介绍,“海淀区最近提出了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叫‘1+X+1’。1就是人工智能,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要赋能百业千行,X是代表未来各个高精尖产业,另外一个1是科技服务业,因为无论各个行业技术怎么发达,人工智能怎么赋能,最终还要靠人,还要靠科技服务业。”
关于大连科技创新产业的未来发展,唐立新提出:“大连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充满活力,也充满着生机,我就一个建议,要想发展,大连应该构建生态,包括制造业,包括物流业,包括能源业,所有东西都跟智能连接起来,构成完善的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这将成为大连能够跟其他城市竞争的、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独特优势。”
蓝伟光提出:“现在国家发展能源产业。能源的核心,不管是做氢能、燃料电池还是现在钠离子或是锂离子电池,核心都是膜材料,现在中国人做膜大部分用的还是一体分离膜。在气体分离膜方面大连有非常好的基础,美中不足的是现在在产业化方面有点欠缺,大连科技创新的基础底蕴很好,能够在政策方面给一些扶持,在大连发展膜技术产业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