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政府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 政府动态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新闻资讯
    政府动态
 
瓦房店一日双登《科技日报》!解锁县域科技密码→
来源:瓦房店发布 微信公众号 点击数:127次 更新时间:2025/4/16 15:46:04

4月16日

瓦房店市一天内两篇报道

登上《科技日报》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科技日报》此次聚焦的既有

元台镇充满科技范的“菜篮子”

还有红沿河核电站AI智能运用的生动实践

这些成果如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天就带大家细看这两篇报道

深入了解

瓦房店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进阶之路


“侦察兵”和“监督员”协同守护厂房安全


方方的脑袋、圆圆的眼睛、敦实的身材、呆萌的形象,这是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OLY厂房(全厂公用复合配电室)无人值守场景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依托公司5G专网的高带宽、低时延特性,智能巡检机器人成功串联起厂房内AI高清摄像机、防爆云台等智能设备,使多终端实现协同“作战”。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无人值守场景中扮演着“侦察兵”角色。它搭载了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配备了高速机械臂、双光谱热成像云台以及局放传感器等装置,整合了电力设备检测、多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能够自动对厂房内配电盘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每到一处,它就会伸长“脖子”,灵活调整视线范围,全面采集厂房内配电盘参数、开关状态、指示灯、温湿度、消防状态等,并运用智能分析算法,识别相关状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自动报警,通知运维人员及时干预。

无人值守场景中的AI高清摄像机和防爆云台则作为“监督员”。它们可实时监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和蓄电池房间状态,并对进入厂房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动态侦测。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会立即发出报警提醒,全力保障厂房内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运行巡检人员以后再也不用每天长途跋涉跑到OLY厂房看参数了。”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运行一部主任技师胥鹏程说。在无人值守场景下,机器人不仅能完成人工巡检的各项工作,并且效率和质量更高。以往人工每天只能对OLY厂房进行一次巡检,而且巡检点位数量有限,查看温湿度、局部放电等参数时还需要提前借用相应的仪表。现在在无人值守场景下,机器人可全天候不间断巡检,巡检点位达到1100个,是人工的3倍多,并能够将巡检数据及时传递到后台服务器进行智能分析并形成图表,巡检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均得到提升。

据介绍,该公司还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更多智慧厂房场景。


科技范“菜篮子”托起百姓“金饭碗”



春意渐浓,辽南大地万象新。4月8日,大连市瓦房店市的大连昕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昕利农公司”)现代化育苗温室内绿意盎然。一批批承载着春收希望的种苗将被发往全国各地,工人们忙着为9万株黄瓜苗“梳妆整队”。

“这一批黄瓜苗是发往沈阳市的,还有一批辣椒苗准备发往营口市。今年是我们培育种苗的第11个年头,只有坚持科学、绿色培育,农户才能用上优质苗。”昕利农公司总经理王斌笑着说。

产业旺,乡村兴。近年来,瓦房店市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铺就了一条乡村致富路。值得一提的是,瓦房店市元台镇依托设施农业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了“从一粒种到一筐菜”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设施蔬菜产销旺


 

4月7日,走进元台镇利兴村的蔬菜大棚,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黄瓜与西红柿垂挂在藤蔓间,长势喜人;白菜和有机花菜则扎根沃壤,展现勃勃生机。

利兴村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6摄氏度,无霜期165天到18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88小时,土壤养分充足、酸碱度适宜,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1985年,利兴村迈出了修建大棚的第一步。经过40年的发展,该村蔬菜大棚数量提升至900余个。

目前,利兴村种植3000多亩蔬菜,有17个蔬菜品种成功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是辽南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科技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2018年7月,利兴村拓展交流路径,与大连三寰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三寰集团以利兴村为核心功能区,在元台镇打造万亩蔬菜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逐步形成了蔬菜产业化联合体。在这一发展模式下,个体农户自主选择蔬菜品种并进行种植,村委会及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生产、提供日常管理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公司和基地则负责生产标准制定、产品销售、品牌打造、新品种引进及市场订单分析与计划,农户可优先选择向出价高的采购方销售蔬菜。这一模式提高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

利兴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德江介绍:“利兴村蔬菜基地已建设成大连重要的‘菜篮子’保供基地,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产出。目前全村蔬菜种类达20余种,发展冷棚300多个,实现夏季保护地蔬菜生产。2024年,利兴村全年蔬菜产量接近2万吨,产值在7000万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

蔬菜大棚不仅为利兴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来了收入的提升,使村子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双丰收。目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全村参与大棚蔬菜生产的农民达1100多人,户数达83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2%。

 

智慧育苗科技强


 

10座标准化育苗温室鳞次栉比,黄瓜、番茄、辣椒等180余种蔬菜种苗在此孕育生机。育苗温室不仅为本地农户提供抗病性强、成活率高的优质种苗,还成为带动区域农业升级的“绿色引擎”……在昕利农公司的创新实践中,育苗这一蔬菜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充满科技范。

在公司的育苗温室内,育苗员正在嫁接黄瓜苗——摘掉黄瓜苗上多余的叶子后,再小心翼翼地将黄瓜嫩芽插入到南瓜砧木的切口中。嫁接后的苗木成活率将大大提高,不仅能更好地适应土壤,还能提高抗病性、增强免疫力。

种苗离不开精心呵护。公司以精细化管理模式打造高效的育苗系统。育苗温室内,湿度调控、滴灌、杀虫等环节都由专人负责。工作人员根据种苗状态精准调节灌溉次数和水量,适时启动水空调,调节温湿度,确保温度始终保持在18—28摄氏度,减少外界气候对种苗的影响;在培育种苗的草炭土中,加入蛭石和珍珠岩,使种苗更加茁壮;引入生物防治技术,使用粘虫板替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为种苗提供绿色生长空间。

“随着消费者对新鲜、绿色蔬菜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正向绿色转型。我们不仅要对种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还要培育出更优秀的种苗。”谈起种苗培育,王斌介绍,为培育出优质种苗,昕利农公司建立品种示范基地,每年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搜寻新种子。在种苗选择上,公司严格按照市场需求,综合考量蔬菜产量、抗病性及大小、口感、颜色等因素。从发现一粒好种子到培育成优质种苗,再到进行田间推广试种,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公司年育苗量达2000万株左右,服务范围辐射辽宁、吉林、黑龙江及贵州等地。

 

特色菌菇产业兴


 

在元台镇吴窑村的一个菌菇大棚内,记者掀开棚帘,一股菌香便扑面而来。一朵朵平菇在出菇口肆意绽放,拥有4年种植经验的刘大爷背着水箱,为菌棒喷水增湿。

过去,吴窑村有效劳动力不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导致集体经济空壳化情况严重、村民增收困难。2016年,45岁的郑云兄当选为吴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过四处考察调研,她因地制宜地提出以发展平菇及蔬菜种植项目为抓手,带动吴窑村脱贫摘帽的想法,确定了“党建+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瓦房店市圣和食用菌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挥村“两委”带动作用,带动村民发展菌菇产业。2019年,吴窑村实现整体脱贫、整村摘帽。

目前,全村已建成食用菌冷棚24座,食用菌年产量达1800吨,年产值近20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村。

如今,吴窑村已注册“郑鲜菇”商标,从进料、拌料、发酵、灭菌、做菌棒、培育发菌到出蘑菇的全流程,进行产品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在未来5年内,我们将发展蘑菇深加工产业,制作蘑菇酱、蘑菇饺子,打响菌菇产业招牌,为乡亲们开拓更广阔的增收空间。”说起规划,郑云兄满怀憧憬。

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瓦房店市正以蔬菜产业为引擎,释放强村富民新动能,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增收,让“菜篮子”托起更多百姓的“金饭碗”。

信源:科技日报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瓦房店市局部地区突发停水通知 下一篇:3月份辽宁核心CPI同比上涨0.4%
 
   友情链接:辽宁省纪检最高检中央纪检监察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政府网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