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回顾2024大连公安面孔▲
为热烈庆祝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大连公安推出特别栏目
2024·大连公安面孔
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
甘井子分局刑侦大队中队长姜鹏
他是罪案现场的无声猎手,那些被常人忽略的痕迹,在他手中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洞察细节、严谨执着,还原案件发生过程,让罪恶无所遁形。
2004年从警校毕业参加公安工作,20年来扎根刑事勘查一线,姜鹏先后勘查各类案事件现场3700余起,提取各类物证信息1.5万余件,参与案件侦破800余起。
一次命案现场,让他几天吃不下饭
第一次现场勘查的经历,让姜鹏终生难忘。
那是2007年的一个夏天,气温高达38度,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在一废弃平房内传来一阵阵恶臭。民警临场后发现,被害人已死亡多日。
接到任务后,姜鹏跟着师父迅速抵达现场,这是姜鹏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命案现场。
历时5个多小时,姜鹏和师父在现场提取到的各类痕迹物证,为鉴定死者身份、查明死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次命案现场的亲身经历,让姜鹏两三天几乎吃不下去饭,也让他对现场勘查这份工作有了更具象的感受,其背后是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艰辛不易。
短短一年,姜鹏在“东奔西走”中打牢了扎实的现场勘查功底,成为了技术中队的骨干。
他的案头经常摆放着一本书,名为《神探“李昌钰”》。在姜鹏眼中,李昌钰是他追随的榜样。
“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证据是不会自动上门的。要站着看、弯腰看、弯腰深一点看、蹲着看、跪着看......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看。”李昌钰的这段话让姜鹏至今铭记在心。
“如果作案的人是我,我会怎么办?”
现场勘查是一个“细活”,还原案件发生过程,复原犯罪行为和犯罪者的心理,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案件是否能顺利侦破。多年的现场勘查经验,让姜鹏成了一个对细节异常执着的人。
一次,有群众报警称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倒在血泊当中,已没有了生命迹象。
姜鹏得知情况后抓起衣服,立即驱车赶往案发现场,经过对现场初步勘查,可以断定该男子为他杀,嫌疑人极具经验,作案后对现场进行了“精心”清理,未遗留有效痕迹。
姜鹏站在犯罪现场,大脑一直在飞速旋转:“只要嫌疑人来过现场,不可能没有破绽,如果作案的人是我,我会怎么办?”
他依靠手电筒微弱的光束,在黑暗的楼道中反复推演嫌疑人的作案轨迹,一步,两步,三步…...一遍,两遍,三遍…...
突然,姜鹏在多次推演嫌疑人行动轨迹后发现,在水管底部残存半枚脚印和半只烟蒂。
回到单位后,姜鹏一头扎进实验室,历时6个小时,以细节拼凑出了案件的原貌,顺着姜鹏提供的重要线索,专案组成功锁定嫌疑人并一举将其抓获归案。
“20年了!终于让他安息了!”
“那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子,因案件未侦破,成了很多前辈们退休前的遗憾。”姜鹏回忆道。
2003年的一天晚上,罪犯孙某、张某将出租车司机残忍杀害,并抢走车上210元现金。案发后,罪犯犹如人间蒸发一样不见踪迹。
看到悲痛欲绝的受害人家属,让姜鹏对此案一直难以释怀。
多年以来,姜鹏从未放弃过此案,反复翻阅当年卷宗,多次复盘案情。
2023年夏天,姜鹏带领团队利用最新技术重新检查当年的物证材料,在实验室里埋头搜寻了72小时后,通过包裹凶器的半片碎纸,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几天后,民警根据线索,一举将隐姓埋名多年的孙某抓获,不久同案张某也落入法网。
沉沦了20年真相终于“发声”,逝者的灵魂也得到宽慰,死者妻子带着子女找到姜鹏,激动地说:“20年了,20年了!终于让他安息了!你是咱家的恩人!”
信源丨甘井子分局(汪敬涵)
制图丨刘俊
编校丨白璐
审核丨王人平
签发丨蔡朕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