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璐
昨天,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日节点看进展 营商环境再优化”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请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丽芸,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泽勇,大连市信用中心副主任刘宁,大连自贸片区(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延羽,大连海关二级巡视员王伟介绍市场化水平有“高度”的有关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 围绕市场监管职能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放手发展
降门槛、提效率,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动能
聚焦企业“准入、准营、退出”各环节难点堵点痛点,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截至2022年4月末,我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65892户,同比增长7.86%;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9425户,同比增长28.6%。
探索实行行政确认制,在大连自贸片区推出企业注册登记行政确认制3.0版,实现公司章程承诺免审,后台办理环节无纸化审批、终端系统环节智能化确认、证照颁发环节立等可取。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制作、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服务、公积金服务、银行预约开户等6个开办环节并为1个,线上“一网通办”,全市新办企业网办率达99%以上。在大连自贸片区推行将全部涉企经营资格凭证归集到一个“仓库”里,企业只需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办理审批事项变更时只需后台更新相关信息即可。简化注销流程和手续,实行企业退出“承诺联办”,只要全体投资人自愿签署企业退出承诺书,即可启动部门联办简易注销程序;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从45天压缩至20天。
严监管、强执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截至4月底,今年全市累计查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414起,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9.31%,百姓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价格、广告等四大领域案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85.3%。持续推进2022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8起,结案42起,罚没款合计金额61.19万元。
建机制、促创新,服务支撑市场主体发展
探索由刚性监管向柔性监管转变,制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加快中国(大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个领域的企业申请专利时,在大连即可受理,大大缩短时间。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年内争取实现质押融资10亿元。
市生态环境局 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助力高质量发展
制定正面清单,实现无事不扰
通过企业主动申请、各属地生态环境分局推荐等方式,将全市长期守法经营的97家企业纳入正面企业清单管理。正面清单的企业一律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无人机等非现场方式进行检查,让正面清单企业充分享受到“无事不扰”的优惠政策。一季度,执法部门通过采取非现场方式检查,减少正面清单企业现场执法84次。
公示执法计划,减少检查频次
严格执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全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制定《2022年生态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计划》。除举报投诉、上级交办的特殊业务外,所有涉企检查活动均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进行,减少和规范涉企检查频次。
细化执法程序,规范检查行为
制定《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清单》,确定了224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事项。发布《大连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工作程序》。实行现场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法人员进企业检查、问询和调查全过程视频记录,并统一上传至市级的平台,实现了对现场执法行为监督核查。
出台免罚清单,实施柔性执法
出台了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涵盖了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制度等 6 大类 12 小项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明确了不予处罚的条件和初次可以不处罚的条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余家企业享受到了免罚待遇。
依托信息平台,实行网上申报
在金普生态环境分局建立了网络云空间备案平台,企业通过平台申报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信息,上传相关档案,形成“人员少走动、网上传信息”的工作模式。目前已有143家企业进入云平台自动监控设施企业群组,通过云平台上传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停工等信息,以及每月的运维记录及排污量统计情况。
市信用中心 打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良好信用环境
“数据”“平台”“制度”三项关键基础建设
科学编制《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2年版)》,覆盖全市52个部门11750项信用信息。为满足全市各类信用信息共享需求,在信用平台开发部署了113个信用服务接口,向公共交易、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信息服务。依托大连“信易贷”基础平台,搭建起以政府提供公益性信用信息服务,金融机构进行产品研发推广的助企融资框架。目前,大连“信易贷”基础平台入驻金融机构41家、企业20余万户。《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规范(试行)》《“信用中国”(辽宁大连)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指南(试行)》等一系列条例配套制度陆续制定发布。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累计达到了140余项,稳居全国前列。
三项信用惠企举措
为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市信用中心与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合作,经过一年精心研发,打造出“信易贷”全国亮点产品“工信e贷”,该产品具有随借随还、纯信用贷、秒申秒批等特点。信企业可在“信易贷”基础平台或金融产品中免费领取一张额度为20万的市场化“数字信用券”,用于贷款贴息,“信易贷”基础平台对“数字信用券”额度进行统一管理。联合8家大型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全力推动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三项信用监管机制
建立了企业大数据信用评价模型,通过考察企业基本情况、守法践诺、社会公益、荣誉奖励等情况,按照总分1000分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打分,定期更新输出评价结果,并率先在食品药品行业监管、医疗机构监管等领域试点应用。编制我市联合奖惩“两清单”,并开发了联合奖惩自动化系统嵌入各部门和各地区相关业务系统中,精准识别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自动弹出奖惩措施。建立便捷化、全线上、一站式信用修复机制,企业完成相关修复流程后,及时终止失信信息公示。
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
探索建立以企业信用
为基础的科学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以“信息化+社会化”提高监管效能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现有监管手段”,推出集数据采集、动态监管、风险预警、信息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和特种设备智能监管App,实现了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常态监管,特种设备从线下监管向移动监管、在线监管转型。
以“柔性监管+精准监管”提升服务温度
推出恶意投诉举报甄别处理机制。推出知识产权“管家式”全链条全天候服务平台,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7×24小时“一站式托管”服务。为加快构建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在全国首创“一次性告知+全程网办+24小时本级办结”企业信用修复新模式,实现了企业信用修复“一次都不跑”和“24小时本级办结”。
以“信用监管+社会监督”强化协同监管
推出“信用监管+社会监督”协同监管新模式,推动形成事中事后监管 “监管部门定标准、经营企业作承诺、社会力量共监督、诚实守信享激励”的社会共治、协同监管新格局。
以“分类监管+包容审慎” 推进靶向施策
出台《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新模式的指导意见》,以标准化为引领、以智慧化为支撑、以信用信息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以第三方机构为补充,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类分级监管。
大连海关
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7条便利措施
大连海关聚焦各行业、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提时效、促便利、优服务、树形象”四个方面,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27条便利措施。
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进一步整合报关单申报项目,加大“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模式应用比例,持续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2022年第一季度,大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相较2017年压缩比分别为61%、94%。推进“云眼查”等新型查验模式,解决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货物 “零接触”远程查验的问题,海关查验作业效率较以往提升了3至5倍,基本实现进口货物即到即检。联合东北地区海关协同实施进境粮食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监管模式,拓宽“两段准入”措施适用范畴,减少货物在港区堆存时间和成本。1-4月大连关区主要粮食进口通关时间同比压缩36%,矿产品进口通关时间同比压缩23%。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水平
高质量推进RCEP协定实施,针对关区RCEP成员国重点应税商品开展分析,对企业开展分类专项培训,及时解答企业问题。RCEP生效4个月以来,大连关区累计16.96亿元货物享惠,享惠企业568家,5000余份RCEP原产地证书实现“秒签”。
稳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综合运用“缓、减、免、退”税收调节手段,深度落实“十四五”期间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1-4月为中小微企业减免进口税款32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