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和
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今年过年能不能放烟花,有些地方已经给出了答案。
据九派新闻报道,河南多地最近相继发布了2025年春节烟花爆竹燃放规定。新乡市明确全市全域全年禁放烟花,郑州延续了此前的限放政策,对燃放时间、区域进行了规定,洛阳则表示还在研究完善限放方案。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有更多城市发布各自的政策,哪些地方会继续严格禁放,哪些地方可能会进一步放松限制,有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关注和争议。
这个问题其实去年底就有过一波讨论。
彼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是否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从未有过全面禁止性规定,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各地政府。各地对是否禁放烟花爆竹,认识上有分歧,实践中也难执行。
法工委建议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进行修改,当时的报道也说明,制定机关已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但从去年和今年到目前的情况看,显然不是所有地方都领会到了法工委的意思,不少地方仍坚持禁放。
这些地方的主政者,无非是担心空气污染、安全隐患等。前者早有不少研究表明,放烟花短时间内的确会带来PM2.5值的快速升高,但对空气的整体影响并不大;至于安全隐患,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大概率能避免。
在德国、日本等很讲环保的国家,在某些节假日,政府会专门组织烟花表演,像日本的花火大会,已经成了一张吸引全世界游客的名片。民间也允许新年前后几天内,在指定商店购买、指定时间和地点燃放烟花。
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仍不愿放开限制,去年《人民日报》的评论其实已经指出,一刀切禁放其实是种懒政。与其花时间、投人力去规范管理,不如一禁了之省事得多。
可一禁了之真的有用吗?
我去年过年回的媳妇老家,她家所在的县城政策上仍属于严格禁放一类。然而整个过年期间,白天夜晚都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我岳父是警察,有两天被安排去执勤,对街上放烟花爆竹的,一般是旁边看着,防止出现意外,并不会上前去阻止。
这样的一刀切禁放有啥意义?就像法工委指出的,实践中真的很难执行,根本禁不住。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你在这个城市禁放,我跑隔壁市去放行吗?
说到这,我想起去年的一个“奇景”。说是长江对岸的两个城市九江和黄冈,一个限放一个禁放,年三十晚上九江这边灯火通明,很多市民在江边朝对岸疯狂发射“加特林”,表示要“攻打”黄冈。
如果要测算民意,对烟花政策永远不可能达成全面的一致。有爱热闹的,就有喜欢安静的;有担心安全隐患的,也就有愿意风险自担的。公共政策,只能在权衡各种意见的同时,给出让多数人满意的方案。对照这几年的经验来看,尽可能守住安全底线,同时给一些燃放空间,或许是较为可取的方向。
在疫情刚放开的那年,的确出现了一些乱象,投诉噪声扰民、乱放烟花给他人造成危险的声音很多。但那年毕竟是特殊情况,人们需要一些发泄渠道,来一扫疫情期间的苦闷。
我老家是全国烟花之乡,那年过年回家后,找了几圈人才搞到几只热销的“加特林”。据几位在烟花行业的同学描述,当年烟花卖得特别好,各地经销商在工厂外排队抢货,价格也比往年高不少。去年生意就明显差了些,社交平台上的各地比拼烟花盛景,也平淡了许多。
可见,大家对爆竹烟花的需求,其实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虽说放爆竹烟花是古老的传统,可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的“传统”是抱着手机,对烟花的兴致,总体也在降低。正如那句古老的管理经验所说,堵不如疏,与其严格禁放增加管理成本,不如规范管理顺应民意,让大家都各顺心意地过个好年。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