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失德教师的每一次网络登场,都能够掀起舆论的暴风骤雨。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三所高校通报教师师德失范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通报女博士举报教授性骚扰:情况属实,解除聘用关系
7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王丽(化名)在互联网发布视频,实名举报其导师人大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某元教授曾于2022年5月对其进行性骚扰和强制猥亵,并要求发生性关系。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通报称,举报情况属实,王某某严重背弃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严重违反党纪校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经研究决定,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关。
陕师大通报教师涉嫌师德失范行为:暂停工作,已向警方报案
7月22日晚,在一陕西师范大学新传学院往年本科毕业生微信群里,该校副教授王某某被指曾给其指导过的女毕业生发不雅照片,之后群主表示学校已经知晓并会联系当事人核查此事,学校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群主随后解散了该微信群。
7月24日晚,陕西师范大学发布声明,称教师王某某涉嫌师德失范,学校已成立工作专班进行调查核实。并且已向公安部门报案,警方已介入调查。调查期间,暂停该教师一切工作。
山东理工大学:撤销曹某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合同
一16岁高中女生发帖称,被山东理工大学教师曹某欺骗感情,曹某婚内出轨。双方确立恋爱关系后,女孩给曹某送过奢侈品,送香烟,送保健品。女孩称与曹某开过两次房,发生过两次关系,两次开房的费用都是女孩支付。
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发布情况通报:7月22日晚,关注到网上关于反映我校教师曹某有关问题信息后,学校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核实。经调查,曹某严重违反党纪校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经研究决定,给予曹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行政职务,撤销其山东理工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教师聘用合同。同时,按程序报请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司法机关。
高校教师性骚扰事件频发
专家:建议建立确保私密的特殊举报通道
近些年,类似的新闻并不鲜见。也正是类似事件不断被曝光,大众对于此类事件的零容忍态度越来越坚决。
2018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通报,表示对近期关于教师陈某武的实名举报和媒体的有关反映,学校开展了调查核实工作,查明其存在对学生的性骚扰行为。经研究决定,撤销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
2019年12月,上海财经大学针对网传的钱某胜对女学生存在性骚扰情况进行通报,称其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经研究决定,给予钱某胜开除处分,并按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批准;撤销其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撤销其教师资格。
2023年,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二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下文简称《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一教师性骚扰学生、海南省万宁市大同中学教师陈某某性骚扰学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第一中学校长陈某不雅行为问题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国内高校中存在类似情况的共性是:导师性骚扰学生的行为基本处于隐蔽状态,学生不敢举报,“此次人大文学院王同学作出在互联网举报的行为,既是延时的,还是少数。”储朝晖认为,高校性骚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对教师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不够透明。
关于性骚扰的一些常见认识误区也会导致受害者不敢站出来。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吕孝权律师表示,这些误区中便包括大众熟知的“受害者有害论”。
“被骚扰者一定也有问题,不然怎么单单骚扰她?”性骚扰事件被公开化后,总会有类似的观点夹杂其中。吕孝权表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认为,究其根源,在涉及两性关系的问题上,缺乏普遍的社会性别认知。“这一方面源于‘女人是祸水’的陈腐传统观念,另一方面是骚扰者自我开脱责任的借口。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吕孝权强调,性骚扰本质是一种性别歧视,体现的是两性权力不平等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异性相吸,更不是爱情。
吕孝权建议,希望能推动高校防治性骚扰机制建立。
储朝晖也建议,除了将高校教师手中的学术和行政权力进行分离之外,还应对师德师风进行公开透明的监督,“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建立一条确保私密的特殊举报通道。”
此外,他还建议,高校教师对学生性骚扰不应只在学校行政层面对教师处罚,在近些年频发的类似事件中,受到处罚的教师很少受到法律的制裁。“教师对学生的恶劣行为到达某种程度后,是否可以移交司法部门,走司法程序。”储朝晖说,“违法所需承担的成本高了,也能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
媒体热评
人民热评:坚决清理师德失范的害群之马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师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主体力量。如果教师在师德上出问题,如何葆有师道尊严、传道授业?如果教师无视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如何赢得安身立命、教书育人?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比如,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很显然,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才能赢取尊重。王某某受到严肃处理,成为一个反面典型,从另一个方向凸显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必将产生长久的警示意义。
“师德者,师之正气也。”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才能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摘取)
中新网评:斩断校园性骚扰黑手,需要有力的双红线
校园性骚扰不是新问题,但却要纠正旧误区:性骚扰不只是师德问题,还是严肃的法律问题。
斩断校园性骚扰黑手,需要明确道德和法律的双红线,既要健全高校预防性骚扰长效机制,将“零容忍”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形成日常监管机制,还要从法律层面,打击、震慑校园性骚扰行为,让别有用心者不敢伸手,让伸黑手者必受严惩,让学生们有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摘取)
广州日报:避免受害者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在义愤填膺之后,我们需要回归理性,思考如何建立更为牢固的师德师风防线。
有人说,有力的处罚才能让人心存忌惮。的确,行胜于言,说得再漂亮,都不如处置得当来得有效。对师德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害群之马,更是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姑息。师德不能失守,师风不能败坏,是要求也是底线。对待师德失范必须“零容忍”!
与此同时,完善投诉举报机制,确保学生维权自救通道始终畅通无阻,同样重要。此次事件虽然快速解决了,但受害者以网络曝光、舆论倒逼的方式发声,多少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还是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监督和检举机制,制定详细的举报流程和快速的处理机制,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求助,才能避免受害者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摘取)
潮新闻:让对师德失范“零容忍”,有名又有实
学校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和师德师风防线,仍有可提升空间,有待进一步查漏补缺。学校还当努力创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让被伤害的学生敢于举报、及时举报,且得到公正合理的回应。
大学是正大光明做学问的“象牙塔”,不该和“藏污纳垢”四个字扯上关系。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需清除“害群之马”“老鼠屎”,将他们赶下讲台,甚至赶出校园,更得彻底铲除滋生师德失范行为的土壤。对学校和社会来说,“以此为鉴、举一反三”不能光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而是当化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在违背师德者的头顶上。让对师德失范“零容忍”,有名又有实。(摘取)
来源:高校官网、顶端新闻、人民网、中新网、广州日报、潮新闻等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