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其优化路径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微信公众号 点击数:843次 更新时间:2023/3/30 15:50:43

作者|冯   姣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2782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3月1日杭州市取消限行”的假新闻使美国OpenAI公司旗下的ChatGPT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利用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引入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机制,可以使之完成文章写作、聊天、翻译等任务,自2022年底发布以来,迅速在全世界走红。

ChatGPT爆火背后隐藏不少侵权风险。一是对著作权的侵犯。从设计原理看,ChatGPT要实现其预设功能,需要用海量数据对其“喂养”。这些数据来源渠道多元,但并非全部经著作权人许可,且该类型的使用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二是对个人信息和对商业秘密等的侵犯。OpenAI的使用条款规定,ChatGPT对用户的输入内容享有广泛的使用权。若用户输入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内容,则存在相关数据被泄露的可能性。此外,ChatGPT还存在其他一系列法律和伦理风险,如人工智能幻觉(指人工智能的“自信反应”,当模型输出欺骗性数据时,它使用的训练数据并不能证明输出的合理性)、算法歧视和“算法黑箱”等,因此,有必要探讨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法律责任承担机制等问题。

 

 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的法律责任承担

 
从规范层面看,ChatGPT服务的提供者需依法承担相应侵权责任。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深度合成技术,是指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网络信息的技术。该规定对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深度合成服务技术支持者和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的义务进行了规范。其中,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包括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依约履行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辟谣机制等;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的义务则指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ChatGPT属于深度合成服务技术的范畴,若在我国使用,且生成内容涉及侵犯著作权、个人信息等,则ChatGPT服务的提供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案例层面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权利主体一旦得到确认,则相应的义务主体亦能得到确认。在司法实践层面,2019年“北京菲林律师事务所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侵害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中,法院认为自然人创作完成仍应是著作权法上作品的必要条件,软件研发者(所有者)和使用者均不应成为分析报告的作者,但应当激励软件使用者的使用和传播行为,将分析报告的相关权益赋予其享有。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判决的人工智能生成文章作品纠纷案“腾讯诉盈讯科技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法院认为涉案文章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文字作品,是原告主持创作的法人作品。总体上看,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实践层面的关注。从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考量,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权利主体能得到确认,则相应的义务主体亦能得到确认。但在实践层面,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权的法律责任认定,相应的案例较为缺乏。从使用协议看,用户可能需要承担相应侵权责任。从OpenAI公司与用户协议文本来看,《使用协议》第3条a项规定,在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户拥有输入内容的所有权,且在遵守协议前提下,OpenAI公司向用户转让输出内容的所有权利权益。从双方职责划分来看,OpenAI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及协议,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用户提供的内容。用户对内容负责,包括确保不违反任何现行法律或用户条款。在这一责任分配机制中,OpenAI公司作为服务提供者,利用用户输入的内容训练ChatGPT。若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则OpenAI公司坚持“技术中立”原则,不承担法律层面的责任;用户作为利益的享有者,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从现有规范、案例和协议三个方面审视,可以发现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的法律责任承担,可能面临不同的结果。规范层面,更倾向于加重ChatGPT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用户协议则大幅减轻ChatGPT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将大量的责任转嫁给用户;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则更多停留在权利主体的认定方面,对法律责任认定问题探索相对不足。

 

 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的法律责任优化路径


从域外实践看,人工智能侵权纠纷不断涌现。2022年11月,OpenAI、微软等被起诉,程序员指控名为GitHub Copilot的AI编程工具抄袭代码。2023年1月,AI绘画公司Stability AI Ltd.等被起诉,原告声称上述公司下载并使用了数十亿张受版权保护的图像,且未征得版权所有者的同意或对其进行补偿。在ChatGPT不断走红的背景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针对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的纠纷会日益增多。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的法律责任,亟待进一步优化。

明确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的归责主体。在理论层面,关于人工智能侵权归责,存在人工智能工具论、人工智能产品论、人工智能动物论、人工智能主体论等不同观点。在弱人工智能时代,ChatGPT欠缺独立的意识,生成内容受算法模型、训练和输入内容等的影响,故其难以成为侵权行为归责的主体。在ChatGPT生成内容侵权这一行为中,主要涉及服务提供者以及用户两类主体。从侵权行为的发生环节来看,算法模型由OpenAI公司设置,并由OpenAI公司进行打码训练,内容则由用户输入,三者缺一不可。根据OpenAI公司与用户的使用协议,OpenAI公司将ChatGPT生成内容的权益和责任转移给用户,符合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但基于ChatGPT算法模型的复杂性和“算法黑箱”的存在,普通用户难以充分理解ChatGPT的运作逻辑,对ChatGPT生成内容缺乏相应的预期。在此背景下,要求用户对ChatGPT生成内容承担全部责任,有失公平。因此,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应当根据ChatGPT算法模型、训练素材和输入内容在侵权行为中发挥作用的比重,划定双方的责任。

建立人工智能类产品标准作为免责事由。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就ChatGPT而言,OpenAI公司显然已经认识到了产品存在的缺陷,并在官网发布声明,声称如果权利人认为知识产权被侵权,可以向OpenAI公司发送声明,OpenAI公司会删除侵权内容以防止重复侵权的发生。因此,若ChatGPT进入中国,OpenAI公司难以使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作为免责事由。从监管层面看,应当针对人工智能类产品的特殊性,出台人工智能类产品标准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免责事由,并在鼓励科技创新和权利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

建立社会化的风险转移机制。从域外国家实践来看,一些国家建立了人工智能赔偿责任基金和保险制度,以转移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如欧盟对人工智能的强制责任保险作出了不同于传统保险制度的规定。就OpenAI公司和ChatGPT用户而言,若担心ChatGPT生成内容具有侵权的可能性,则可以通过购买相应商业保险,实现风险的社会化转移。保险制度和基金储备机制的建立,可以在责任归属难以充分界定时,使得权益被侵害者及时获得相应的赔偿,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END·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跳出所有权思维定式 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 下一篇: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福建省邵武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企业纾困解难
 
   友情链接:辽宁省纪检最高检中央纪检监察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政府网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