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严婧在甘肃一个贫困村的幼儿园做公益项目,把制作的节目送给西北的一些幼儿园。
高考志愿,几乎浓缩了梦想的所有坐标。
你可能被一志愿录取,或者被调剂,经过运气、时机等一系列偶然的排列组合,命运的指针落定在志愿表格上的某一处。
事隔多年,回想起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刻,他们都能迅速锁定那个关键的岔路口。
6月末,全国各地先后开通高考志愿填报,我们找了几位同学,聊了聊他们填报志愿的往事。在这些往事里,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微光,也有基于现实的辗转腾挪,有人抱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下个十字路口走向开阔。
A
讲述人:云南考生陈烁
专业没填好,
可能会影响以后的路
我来自云南大理,是2005年参加高考的,距离现在过去17年了。我是理科生,分数比一本线高了将近60分,理想的志愿是去华西医科大学,但是最终考的分数也够不着。我父亲建议我报四川大学。我当时也不知道专业的重要性,最后一个志愿是食品科学与工程。
拿到的录取结果是,食品科学与工程。说实话,我有点排斥,但想算了吧,至少能拿个四川大学的文凭。毕竟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就业只能靠自己,所以专业的就业前景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回云南人才市场转了一天,有一家食品方面的国企在招人。人家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我说我是四川大学的,负责招聘的人就跟我说,你直接来上班吧。那时候是2010年,在昆明能拿到3000多块钱,算比较好的了。
但这个企业涨工资涨得非常慢,我组建家庭以后就感觉压力大了,特别是有了小孩,我就想着要换工作。
2017年我和一个老前辈一起去新疆出差,他在看安全方面的书,说要考注册安全工程师,然后他说你也考一下呗。于是我2017年就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2018年又考了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很难考,通过率可能是1%,证书当时很值钱,依靠这个证书就可以一年有八九万的收入,当然现在国家也在严厉打击挂靠。
第一份工作我从2010年做到2018年,最后做到了车间主任。
2018年5月辞职之后我就转到一家做消防业务的私企,消防的检测、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还有消防的施工,我都干过,吃了很多的苦。
辞职的时候我就计划好了,首先是要学技术,等技术学好了再转到国企。
在私企干了两年之后,我在34岁的年纪,成功进入一家比较大的国企。现在我的收入跟原来相比,可以说是翻倍了,生活压力相对减轻了一些。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高考志愿是很重要的,专业没有填好的话,可能会影响以后的路,我也不是否定食品相关的专业,但是从我工作的那几年来看,确实没有一个很好的土壤。肯定也有人在这一行能发展得好,每个人的路径都是独特的。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B
讲述人:江西考生严婧
当初的勉强选择 十年间变成了黄金行业
我是2007年参加高考的,江西是高考结束之后估分填志愿。当时的大环境下,我爸爸就觉得学金融、经济特别好,以后比较好找工作,他就选了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我妈妈其实不是特别想让我去学经济,她觉得女孩子当老师还蛮好的。再加上家庭内全都是老师,所以就填了一个提前批的志愿,上海的华东师大。
我不确定我的分数能够到华师特别好的专业,就填了学前教育,分数相对低一点。
我自己并没有很想要选这个专业,从小在教师环境下长大,会有一种叛逆,不是很想再去当老师了;而且学前教育,出来可能是当幼儿园老师,就总觉得好像也不一定能赚到很多钱。最后出了分,在提前批就直接被华师大调档了。
我心里就觉得,读完了师范专业,前途好像一眼望到头了。
后来,教育行业在十年间一下子变成了黄金行业。原来读了一个学前教育,完全可以不局限于幼儿园老师,这十年就是所有的资本都在往教育行业走,尤其是早教方面。所以我其实也没有当老师。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国企的出版社,是一个学前教育编辑部,但时间长了就觉得有点枯燥,所以我做了一年就跳槽了。
第二个工作我去了外企,做儿童节目。后来的工作基本都是外企,做育儿内容的视频策划、审核,以及一些付费课程。现在这份工作,我是产品负责人,自己要带团队。
我目前对自己的状态是满意的。毕业这么多年,我对这个专业的喜爱程度并没有降低,在这个行业里面我经济状况还不错,也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C
讲述人:河北考生田佳玮
志愿基本上决定了你的年薪天花板
我是2011年河北的高考生,报志愿就是我爸在弄,他根据分数来选学校,我最后录的是第三个志愿,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上大学后,中间有一段时间,我不太喜欢新闻学理论之类的课程,学那些理论的时候,我有点怀疑人生。但到处跑新闻的时候,我觉得还挺好玩的。我实习特别多,从大一的暑假就开始在报社实习。
毕业的时候,我的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都是全院第一,保送中山大学的新闻系研究生。其间,我在图书馆看了很多纪录片,非洲历史,世界格局变化大事记等这些方面的内容,就初步拟定了国际新闻这个方向。
研二的时候我开始在北京的一家媒体实习,专门做国际新闻,每天都是一个不同的话题,今天是美国大选,明天是斯诺登,后天是中国一带一路,对于快速学习事物、理清思路、迅速成文,还有采访突破能力都挺锻炼的。
我在实习期间,很多采访资源都是自己拓展的,当时采访阿富汗前总统的时候,我就在他开会的酒店楼下等了一天,他本来不接受任何一家媒体采访,后来他就把采访机会给了我。
实习结束我也顺利留了下来,工作期间,我去非洲做中国援非报道,去叙利亚、东南亚等一些地方,采访疾病、难民这些相关话题。
三年之后我从媒体辞职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做内容编辑。未来如果有一定经验积累之后,我应该会去国际组织尝试一下。
说实话,我曾经想过,如果我高考的时候,选了金融这样的专业,我现在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我看到很多同学,在干着不同的事情,拿着很高的工资,会有一些落差,就感觉你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已经注定了你之后的整体方向,志愿基本上就决定了你的年薪天花板。
但是如果学个不喜欢的专业也很难受,所以理想和现实还是要兼顾的。面对金便士,我现在还在选择月亮。
错过高考口语考试,当时我就悔恨,以为自己真的错过了整个人生,但后面走的路越长,此前你觉得非常不能够原谅自己的东西,在你整个漫长的人生路当中,它也会变得非常渺小。
D
讲述人:广东考生黄淑玲
高考让我明确真正关注的方向
我是2008年高考,选择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林学。后来我报考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也选择了生态学专业。
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环保公益组织,第二份工作是一家咨询公司,现在第三份工作是做可持续发展。听起来有些跨界,但其实有一定的逻辑在的。
毕业回来我成为广州一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理。很多人可能不太知道竟然有这样的岗位,它其实是把三方面,环境、社会以及企业管治,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到一起了。
回想高考志愿,它像是让我打开了选择的减少之门,因为它让我可以逐渐缩小我最后真正关注的方向。
林学的路是很小众的。但即便是一个小众的专业,也可以把路走宽。国内对可持续发展比较陌生,很少有专门的职位提供。但是我现在的工作,能够影响到很多上下游的供应商,很多企业现在也正在实践一些绿色行为,成就感还是蛮高的。
E
讲述人:山东考生林玉恒
经过必留下痕迹
高中我一直是班级的第一,年级前十。2005年高考可能是太紧张了,发挥得不是很理想,和山东大学失之交臂,最后选择了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后,我选择了考公务员,最终落脚到了现在这个高校,从事行政工作。
高考志愿,我会说听从内心的声音,想学什么专业就大胆地去学,因为对于我们所喜欢的,才能坚持到最后。有时候人生还是离不开理想主义。虽然我现在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但是我会远远地看着它,欣赏它。
无论学什么专业,经过必留下痕迹,它总会在你身上和心灵上留下一些烙印,在职业生涯之外仍然能有一些小的爱好或收获。 (文中陈烁为化名) 文图据《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