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着蚊香,枕着异味,听着雨声,睡着躺椅……
对李春巧来说,上上周的5天4夜,是她当公厕保洁员以来最难熬的几天。她负责保洁的上海凤城三村(西)小区突然被封控管理,部分居民楼又没有卫生设施,如厕需求“告急”。为了居民、大白和志愿者能解“燃眉之急”,她一连在公厕里睡了4晚。
凤城三村(西)小区里的公厕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为公厕正常开放 她成了“逆行者”
凤城三村(西)小区是个老旧小区,有两栋居民楼没有卫生间,因此小区里设有一座公共厕所。3月17日,小区突然进行封控管理,李春巧也被“关”了。
“那天早上5点,我到小区门口,保安说‘你进了就出不去’了。”李春巧回忆说,自己立即打电话给公司,商量之后,为了公厕的正常开放,她仍然进了小区。
“一开始我觉得只是来上班的,怎么会出不去呢?到了下午才知道,真的出不去了。”晚上怎么睡?吃饭怎么办?公厕客流量大,会不会被传染?……一时间,各种念头向她袭来,“心里就像压着块大石头,又紧张又害怕”。
幸好,公司及时向她伸出了援手。当天,班长就给她送来了躺椅、棉被、床垫、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还带来了5套防护服和足量的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水等防护物品,叮嘱她保护好自己。班组里负责“兜路”的杨姐,正好住在封控小区里,每到饭点,杨姐都主动给李春巧送来热腾腾的饭菜。
李春巧穿上防护服,住进了公厕
加强消毒频次 一天发掉8包手纸
就这样,李春巧在公厕“扎营”了。白天,公厕人来人往,客流量比封控前反而大了好多。“居民们出不去,用这个厕所的人就多了,每天还有很多来做核酸的大白和志愿者。公厕有6个男厕位、7个女厕位,从早到晚排队。平时一般每天发掉四五包手纸,那几天每天要发8包。”李春巧说,按照作业规范,她必须“跟踪保洁”,因此“驻扎”期间工作量几乎翻番。
另一方面,由于小区被封控管理,公厕的防疫消毒要求也更严格了。每天,她都穿上防护服,成了公厕里的“大白”。几乎每隔半小时,她就要用消毒水喷洒一遍各个角落,口罩里满是水汽。平时公厕凌晨5点开门,那几天看到有人睡在里面,一些居民4点多就会来敲门,她索性就打开大门,提前为居民服务。
晚上10时公厕关闭后,她就在狭小的管理室铺开躺椅和衣而卧。“那几天下大雨,公厕里总有股怪味,我只好点上蚊香。第一晚又冷又不习惯,根本没睡着。虽然群里的小姐妹们都在安慰我,但手机一关又是一个人,心里空落落的。”
同事送来热腾腾的餐食
“总得有人守在岗位上”
回忆起这段“逆行者”的经历,李春巧坦言自己一开始有点懵,也有怨言,“但疫情这么厉害,我也知道真的是没办法,总得有人守在岗位上”。暖心的是,住在公厕期间,有居民给她送来了被子、毯子,居委会也每天给她送粥和包子当早餐,让她感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记者从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昕保洁分公司获悉,得知小区被封控管理后,公司立即启动防疫应急预案。一方面,安排清洁班班长和党员,做好李春巧的心理辅导和生活保障工作,通过视频不断鼓励她加强个人防护,平复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公司也协调街道有关部门,将李春巧的生活和身体等情况纳入志愿者的关心范围内。
(新民晚报)
延伸阅读
上海连续六天新增感染者破千,专家:要尽早切断传播链
(健康时报记者 邱越 赵萌萌)自3月1日上海出现本土疫情以来,上海已累计报告新冠阳性感染者超15000例,且自3月22日以来,已连续6天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在千人以上,仅3月27日一天就新增确诊病例50例,无症状感染者3450例。
今日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开始分区域封控。同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通告,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遵循“非必要不来沪、非必要不离沪,离沪时需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的原则,现决定对批次核酸检测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上海市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图片源自新华社
“上海作为国内经济和医疗水平最为发达的城市,其防疫经验再次向我们证明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比‘动态清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更加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方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早”政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隔离,一定要在疫情刚刚抬头的时候按下“暂停键”,切断传播链,防止疫情蔓延,这样才有可能尽早让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恢复常态。
上海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今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市疫情呈现区域聚集和全市散发并存两个特点,存在面上爆发的潜在风险。经综合研判,有必要采取更果断、坚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人群的社会流动性,快速排查发现感染者,彻底消除病毒隐匿的社区传播。
李玲表示,上海从今天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目的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以往的经验,上海疫情将在10-15天内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
(运营:刘予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