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两倍。
40岁以上是肠癌的集中发病群体,但近十年来正在不断年轻化。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腺瘤息肉的患者最年轻的只有16岁,确诊为肠癌的仅23岁;30—40岁的腺瘤发现率高达22.1%。
下面是吉林市人民医院的王宏光教授昨天发现的一例中晚期肠癌:
今日,一位男性患者,40岁,自述平素无任何不适症状,近半月来出现稀便,并有大便带血症状。遂来到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进行舒适无痛胃肠镜检查。
肠镜发现结肠环腔隆起性病变,表面覆污秽苔。
提示:结肠癌......,白光下判断大概已经是中晚期癌。
王宏光教授提醒:
胃肠肿瘤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早期无不适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很多时候已经是晚期。千万不要等到出现症状再来体检!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①结直肠癌高发区的成人: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故我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可定为35-40岁。在地区分布上,主要以一线大城市如北上广深为最高,这可能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相关。
②结直肠腺瘤患者:
许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结直肠癌粘膜较无腺瘤的正常粘膜癌变的可能性高100倍,而结直肠腺瘤患者在初次发现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将发生腺瘤,因此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治疗后仍应严密随访复查。
多发性家族性息肉为一类遗传性疾病,约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遗传,一般于8-10岁始出现多发性的结直肠腺瘤(大多数为管状腺瘤,个别为绒毛状腺瘤),20岁左右时,整个结直肠可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积极治疗,大部分在40岁左右可出现癌变。
第六项:粪便DNA检测
检测粪便中基因突变体及其表达产物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且取材方便,依从性好,尤其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的应用使检测的敏感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大便潜血试验的一些缺点,为结直肠癌的普查开辟了新的途径。
散发性结直肠癌突变的基因主要包括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K-ras、p53、DCC(deleted in colon cancer)、MSI(microsate llite instability)等。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肠癌的治疗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肠癌从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5-15年左右的发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
早期的小腺瘤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镜下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不但费用低,痛苦小,5年生存率也高达95%。
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但是多项研究均已证明,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各国对于肠癌的早期筛查都有明确指南,而我国目前还无明确指南,公众对于肠癌的认识度不够。
数据表明,35-45 岁开始筛查可以延长寿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也可能增加潜在危害,为此,建议平均风险人群应在 40岁前后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
最后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再来做肠镜!为此,王宏光教授专门做了一首打油诗送给大家:
无痛无觉未必好,隆起癌变悔叹息;
胃肠肿瘤虽可怕,早诊早治为爱家。
舒适无痛胃肠镜,体检遏制肿瘤发;
健康之重重如山,胃肠体检不容缓。
感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病例:王宏光 教授 吉林市人民医院
撰文:胡志明 副主任医师 部分资料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编辑:老杜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