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据大连市疾控部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十月中旬以来,全市流感样病例占比持续上升,病原中多为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病原。
流感样病例占比持续上升,大连市疾控部门通过哨点医院监测,十月份中旬以来,全市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的比例快速上升,预计近期还将有所升高。
引起流感样病例的病原中多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原。值得关注的是,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患者发热时体温偏高,病程持续时间稍长,全身症状更重。
为有效预防流感,大连市疾控部门最新提醒,每年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大连市疾控部门提醒广大群众,可通过接种疫苗、规范佩戴口罩等方式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手段,建议没有接种禁忌症的公众主动接种流感等疫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在预防流感的同时也可减少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叠加风险。
佩戴口罩
和疫苗的主动防御作用一样,规范佩戴口罩也是科学有效的防御手段,尤其是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以及在医疗机构、人群聚集的密闭场所活动时,均建议佩戴口罩。
近日,针对市民较为关注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防治方式等热点问题,大连市友谊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孙丽丹进行了解答。
感染不同的病原体,
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有区别吗?
一般来说,呼吸道感染后都会有咽痛、流涕、咳嗽、咳痰、发烧、浑身乏力等症状,但不同病原体感染之后,也会有自己“独有”的症状学特征。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一般发病缓慢,患者多以顽固性干咳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典型皮疹。成年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相比成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出现重型病例。
流感病毒感染:
发病进程较急,患者以高热为主,往往以全身酸痛乏力症状为主,体温高于38.5℃。
肺炎链球菌感染:
急性发病,患者多在受凉后出现畏寒、寒颤,体温38℃至39℃,可能伴有胸痛,咳铁锈样痰。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三种情况要及时就医:
◆ 持续高烧,甚至超过72小时;
◆ 顽固性干咳,已影响到正常生活;
◆ 出现胸痛、憋喘、皮疹、恶心等。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此时说明感染已不仅仅停留在上呼吸道,很可能已经侵犯到下呼吸道,甚至有患肺炎的可能性。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
孩子一直低烧怎么办?
还需要就医吗?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持续低热提示病情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定是有具体的原因存在,比如免疫缺陷、细菌耐药、合并有其他病原体感染等。需要重新审视疾病的诊断以及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家长可以自行给孩子服用
阿奇霉素等药物吗?
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的做法并不可取。
目前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不少,但从整体来看,病毒仍然是当前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的病毒包括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而阿奇霉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也是不合理的。加之儿童年龄小,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滥用药物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是处方药,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包括剂量合适、疗程适宜、给药途径正确等。
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用药不能随意,要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孩子出现了“白肺”,
一定要“洗肺”吗?
“洗肺”指的是医学上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孩子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特别是发热咳嗽持续时间超过5天,肺部影像可能会出现“白肺”,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的“白肺”与新冠、流感等病毒引发的“白肺”有所区别。
肺炎支原体肺炎引发的“白肺”,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黏液栓堵塞了支气管,气体不能进入肺泡,肺没有气注入,在医学临床表现上叫“肺不张”。
清理气道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就是家长给孩子拍背或是到医院让专业医生来拍背,还可以口服化痰药物或者雾化治疗。轻症不推荐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但如果医生判断可能有黏液栓堵塞或重症支原体肺炎,应尽早进行“洗肺”,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听说得过肺炎会产生抗体,
是不是代表不会被再次感染了?
肺炎支原体一般在感染后的5天至7天产生抗体,持续2个月至6个月才会消失。
流感抗体产生的时间因人而异,抗体可持续时间3个月至12个月不等。
肺炎链球菌感染后1周至2周会出现抗体,6个月至8个月抗体浓度开始下降。
但不是有抗体后就不会再被感染,只是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小,再感染后的症状会相对比较轻。因此,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即使得过肺炎,也要注意防护,避免呼吸道再次感染。
文 据“新闻大连”公众号 图为资料图片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