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拉肚子
这样预防
河北疾控提示
腹泻
腹泻(diarrhea),俗称“拉肚子”,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腹泻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非感染性腹泻包括分泌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腹泻、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其中儿童常见为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和糖原性腹泻等。
关于腹泻,您应该知道
引起腹泻的病原体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多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其中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引起的霍乱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报告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由志贺氏菌属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由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为我国法定乙类报告传染病;除上述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其他感染性腹泻”),为我国法定丙类报告传染病。
腹泻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腹泻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群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亿例腹泻病例,其中约有76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2022年,我国仅医疗机构报告的痢疾和其他感性腹泻发病数分别达3.6万和96.0万,在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中分别占第九位和第二位。
国内常见引起腹泻的病毒及细菌
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但国内报告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占多数。总体上居首位的是志贺氏菌及轮状病毒,第二位是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第三位是空肠弯曲菌及沙门氏菌,第四位及第五位是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其他致泻性弧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腹泻的高发期及发病原因
感染性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的人多发。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或流行。
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为大便每日≥3次,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和病原学检查而确诊,治疗包括一般和对症治疗、病原治疗等。
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做到洗净手
食熟食 饮开水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尽量不吃剩菜饭或加热后再食用,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
注意饮水卫生
不喝未经处理的生水,进餐或运动后不要立即喝冰冻的水或饮料。
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并且学会科学洗手,最好用肥皂加流动水洗或一人一盆水。
增强个人体质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
发病后及时就诊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有不同的治疗措施,个人不容易判断;一旦出现腹泻、呕吐,要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个人不要随便吃药,抗生素对病毒等引起的腹泻无效,即使是细菌性腹泻,也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否则会因细菌耐药而延误病情。
来源:河北疾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