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王雪
编辑 | 吴施楠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健康播报,以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了解该疾病的危害,积极有效的采取早期诊断及防治行动,防范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及特发型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一般是感觉不到任何不舒服的,即使有一些症状,也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临床上可表现为骨痛、身高缩短或驼背、以及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髋部、椎体或前臂远端等常见部位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种族、老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如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或咖啡浓茶、钙/VD缺乏、体质量过低等。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增加日照时间,可选择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间,尽可能多暴露皮肤,每次持续15到30分钟。注重饮食结构,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及适量蛋白质饮食。以及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保持规律运动,如行走慢跑、太极瑜伽等。
骨健康补充剂治疗,一旦出现骨量减低,就需启动骨健康补充剂治疗,包括钙及VD摄入。
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FRAX评分(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高风险,就要同时启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骨形成药物、抑制骨破坏药物以及其他药物如VK2、中药等,需要患者及家属引起重视,并及时到专科门诊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