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知妹和闺蜜小林去搓了一顿。还点了虾和生蚝,吃得可饱了。没想到吃完饭后一逛街,闺蜜就感觉身上有些痒,走没多久就回家了,结果回到家后痒得更厉害了。皮肤也开始泛红,冒出了几块风团。后来,风团越冒越多,她实在忍不了了,大半夜直奔医院……如果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能同样很讨厌今天的主角——“荨麻疹”。
好多人都纠结为什么会起风团,遗憾的是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的原因。和慢性荨麻疹相比,急性荨麻疹更容易发现明确的病因,可以对照下面看看,能不能揪出真凶,尽量避免:
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药物: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头孢)、止痛药(比如布洛芬)、血管造影剂等;
食品及添加剂: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类、贝类等;
昆虫:臭虫、跳蚤等。
70%-80%的急性荨麻疹患者都会在6周内缓解症状,不会变成慢性荨麻疹。只有20%-30%的患者会每周反复发作两次以上并持续超过6周,形成慢性荨麻疹。这些患者常常伴有感染或者系统性疾病,比如甲状腺炎、慢性胃炎或者糖尿病,治疗相关疾病,或许会有一定帮助。一些患者本来病情较稳定,但可能在服用阿莫西林/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后加重,这时可以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首先还是应该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因。由于可能的诱因非常多,每个人各不相同,患者去看医生时,也不一定能得到明确的答案,因此,有医生推荐采用日记法来寻找诱因:在每次荨麻疹发作时,记下自己:最近两天去了哪儿;吃了什么、干了什么、接触了什么东西、穿了什么衣服;气温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暴晒等等。这样记下来,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慢慢对比分析,就可能发现潜在的发病诱因。可以放心的是,慢性荨麻疹并不等于一辈子就是这样,依然有一部分患者会逐渐缓解。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需要吃药才能控制症状。
①常见的药物有第二代H1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奥洛他定等。约39%的患者单用一种这类药物就可以控制症状不发作。
②如果这些药物控制不佳,医生可能会再加大剂量,或加用第一代H1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通过这种方式,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被控制住。
③还有少数患者,以上的方法都不管用,这时或许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利格丽珠单抗。据腾讯医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