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字节跳动28岁员工猝死”的消息令人哗然。年纪轻轻猝死,很多人表示非常惋惜。其实,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2022年2月4日,B站武汉AI审核组组长“暮色木心”于家中突发身体不适,当晚因大面积脑出血不幸去世,年仅25岁;2021年1月2日,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的母亲发微博透露,年仅25岁的孙侨潞在1月1日因心梗猝死去世。
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大部分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在我国,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会有 1 个人因猝死离世。而这一现状,仍在继续恶化。
猝死往往突然发生,很多都是表面看上去非常健康的人。但事实上,所有的猝死都并非突然,都是“蓄谋已久”。
1.猝死的主要诱因“太激动”和“太劳累”
2020年4月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猝死的诱因主要为情绪激动(26%)、劳累(25%)及血容量改变(8.95%),其次为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此外,长期熬夜、紧张压力大等也可能诱发猝死。
2.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年轻人更易发生
2020年4月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也发现,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后是脑源性猝死(9.21%)。而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3.冬季和深夜是猝死高发时段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专家闫守扶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冬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因为冬季天气骤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较差、血压易于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等,都极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此外,深夜也更容易发生猝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郭继鸿在接受采访时解释 ,对人体来说,白天交感神经“上白班”,晚上迷走神经“上夜班”,而凌晨正好是两种神经“交接班”的时候,此时迷走神经尽显疲惫,来接班的交感神经却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异位节律等,从而可能诱发各种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一种遗传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据南京疾控
相关链接
一个急诊医生的亲历
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范志伟介绍,现在有一种现象,只要有人发生了猝死,似乎大家都要和加班扯上关系。加班或过度劳累,固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真的就是导致猝死的根本原因或重大原因吗?
有人去世了,我们难过,我们同情,甚至联想到我们自己的境遇。但,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就一定要将猝死的原因扣给加班。说实话,这是有些无端,有些不科学的。加班或过度劳累,只能算是导致患者猝死的一个原因,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
比如,一个病人原本便患有颅内动脉瘤,但他一直没有重视,或者不知情,在某次加班后突发脑出血死亡。你能说,导致猝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加班吗?比如,一个病人几周前罹患了“感冒”,最近又时常感觉心悸,但他没有重视,而是加班去了,最终因为爆发性心肌炎而猝死。你能说,导致猝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加班吗?
或许,即使不加班,即使在家中睡觉、休息,也有可能出现意外。
据最后一支多巴胺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