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政府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服务常识 > 政府动态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服务常识
     服务常识 > 政府动态
 
精准画像、规范外摆、高效解纷,城市活力↑!
来源:大连政法 微信公众号 点击数:88次 更新时间:2025/8/14 10:07:34

 

8月13日,在“优化营商环境 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会上,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吴耀明、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朱赞兵、大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吴殿龙、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信鑫回答了记者提问。


不断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

筑牢安全底线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朱赞兵


今年以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不断深化信用监管。

夯实基础:通用型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实现全覆盖与精准化


信用是新型监管机制的基础。今年以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动“通用+专业”动态信用监管体系落地见效,实施精准监管、差异监管。


● 全量覆盖,精准画像

依托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对全市37.56万户企业完成通用型信用风险分类,构建了从低到高的A、B、C、D四级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实现了企业信用风险“精准画像”全覆盖。


● 精准施策,无事不扰

部署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分类结果深度融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显著特点是:对高风险企业严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在今年的公示信息双随机检查中,按照检查对象总量中D类企业45%、C类企业35%、B类企业20%的比例制定抽查计划,对信用良好的A类企业则实施“触发式”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诚信经营企业的干扰。


● 协同应用,提升效能

结合辽宁省“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广应用工作, 积极推动全市各政府监管部门在双随机监管中常态化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不断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场景。今年以来,全市运用信用分类结果开展的双随机检查任务达255项,位居全省首位。问题发现率高达66.94%,比去年显著提升13.68个百分点。这种差异化监管,既提高了监管效率,也让守信企业切实感受到“信用有价”。


聚焦重点: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在食品、药品、餐饮等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大连市市场监管局构建了“通用+专业”的“1+N”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筑牢安全底线。


▲ 在食品生产领域:

完成1985户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对A级企业推行“预警触发式”监管;对抽检不合格企业,立即启动“有警必查”的飞行检查,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 在药品零售领域:

对4398户药品零售企业完成综合信用评级。对疫苗接种点、血制品经营企业等实施年度全覆盖检查。对药品网售企业,在提高低信用等级企业抽查比例基础上,确保三年内全覆盖检查,构建“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药品经营监管秩序。


▲ 在餐饮服务领域:

科学划分21494户餐饮单位风险等级。对A、B级单位每年至少查1次;C级提高到2次。对校园食堂、配餐单位等D级企业,在春秋开学前必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增加频次,全力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更充分地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科学配置监管资源,不断提升监管综合效能,努力为大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诚信的营商环境。


实施加处罚款“延期触发”制度

新试点外展外摆设摊管理


大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吴殿龙


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领域惠企、助企政策持续出台,市场主体反响较好。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领域营商环境,市城市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向制度要质效,从机制见成果,积极践行谦抑柔性执法理念。

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容错改正、首违轻罚、首违不罚,让各类市场主体既减轻压力又激发动力。


推行不予处罚“绿色通道”制度,保障多个民生项目、百姓工程早日顺利投入使用。


常态化实施加处罚款“延期触发”制度,对19家已改正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免除加处罚款70余万元,对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仍继续申请法院执行加处罚款,打造宽严相济、为民服务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市容执法领域

创新试点外展外摆设摊管理,在青泥洼、西安路等16个涉文旅消费的主要商圈片区探索推行规范化“一米线”外摆试点工作,鼓励临街商铺自主设计与环境相融合的跨门外摆,提升店铺吸引力,激活商业街区活力。兼顾秩序与民生、效率与温度,疏堵结合规范商贩管理。


按照“规范设计、便民利民”原则,划定闲置区域设立便民市场、夜市45处,在维护城市良好环境的同时,提升市民游客购物便利性。


坚决依法查处市民群众反响强烈的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市貌、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的无序设摊和占道经营行为,推动实现市容环境、市民需求、商贩经营、游客体验的“多赢”。


在涉企执法领域

努力践行“温情服务,执法为民”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确定抽查比例、检查方式、检查频次,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和“扫码入企”,实现“一次上门、综合体检、全程留痕”,跨部门联合检查覆盖率100%。


聚焦餐厨垃圾规范分类、污水设施合规运行等关键环节,采取“检查+指导+培训”模式,引导企业商户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实现监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规范”法治化升级。


下一步,大连市城市管理局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优质执法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温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

大连地区先行调解成功案件

2.2万件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吴耀明

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


今年年初,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与调解工作衔接机制改革要求,市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对起诉至立案窗口的民事纠纷在法定期限内编立民初案号,并引导进行先行调解,推动纠纷及时高效化解。


持续推进法官“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全市基层法院设立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络点832个,与全市1679家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完成对接,构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解纷网络。


今年以来,大连地区先行调解成功案件2.2万件,其中,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接受法院委派累计调解成功案件1.7万件,大量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行业内得到实质化解。


积极协同各方解纷力量,推动“总对总”合作单位由最初的3家扩展至27家,与15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对接范围涵盖235家机构。联合8家单位,于去年7月在大连金融法庭设立金融纠纷调处中心,通过“以保促联”“以保促调”等工作机制,成功调解金融纠纷1.8万件,促成金融机构回款4.9亿元,大量金融纠纷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在前端得以实质性化解。


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基层法院通过派驻诉讼服务团队、联络人对接等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实质性开展工作,健全对接流程,实现矛盾纠纷咨询、立案、调解、速裁快审全流程闭环化解。


保障涉企执行案件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法院执行工作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市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着力规范涉企司法行为,狠抓执行规范化建设,有力推动涉企案件执行工作,助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今年以来,市法院探索推进执行案件源头化解,构建起“查控+调解”双轨并行机制,全市法院执前化解案件108件,到位金额9298万元。部署实施“连法执行2025——夏日攻势”专项执行行动,通过开展“四个集中、八个一批”工作,进一步规范涉企执行行为。


在全省范围率先制定《关于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并在市法院执行事务中心设立“信用修复窗口”,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企业家进行信用修复,促使其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同时,建立企业财产处置宽限期机制,为被执行企业筹措资金或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创造有利条件,切实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全市法院完成信用修复2084件次,给予纳失宽限期、出具《诚信证明书》近百件。


多措并举

做实“一站式”

涉外海事纠纷元化解


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 信鑫

大连海事法院是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首批6家海事法院之一,案件具有涉外性。海事法院锚定“持续打造海商事审判金字招牌”工作目标,以高质量海事审判服务保障海洋强国战略。至今已经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在大连海事法院参加诉讼。大连海事法院坚持按照让矛盾“止于未发”“化于萌芽”“解于诉讼”的思路,做实“一站式”涉外海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构建“一站式”涉外海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多元化解涉外海事纠纷工作合力


目前,大连海事法院已与驻连涉外仲裁机构、专业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行政机关等14家单位建立了协作机制。例如:委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东北亚国际仲裁中心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等十类海事案件先行调解,探索司法与仲裁的协调机制。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在涉外法律文书送达和多元解纷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海事法院受理一起船舶修理合同纠纷中,原告无法提供外方被告的送达地址,法院委托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协助化解纠纷,仅28天就让原告拿到了修船款。海事法院还邀请了大连市人民调解协会的专职调解员入驻法院,联动调解涉外船员类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70%。


同步打造多元解纷线上、线下双平台,助推涉外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大连海事法院在省内首创中英文双语网站,上传了精品海事案例,连续七年发布中英双语海事审判白皮书,为防范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优化行业治理提供参考。


运用线上多元调解平台进行在线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直接远程确认调解笔录,线上签字,为双方当事人节省了诉讼时间和成本。


组建线下国际海事纠纷多元调解室,和大连海事法院建立协作机制的调解组织可以在这里进行调解,调解室内还配备了翻译机,方便法官、调解员、仲裁员及中外当事人直接交流。


打造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利用互联网为境外当事人办理跨境授权,通过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预担保方式,降低扣押船舶对经营的影响。平等公正保护国内外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2024年依法扣押巴拿马籍“SOLANA”油轮,促推中外当事人达成和解,卸载价值10余亿元的原油,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分属智利、土耳其、新加坡三国企业,放弃海运提单中的外国法院管辖条款,主动选择到大连海事法院诉讼,法院通过多轮调解,运用中国海事司法“东方经验”为外国当事人重新架起合作桥梁,本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调解典型案例。


下一步,大连海事法院将持续推动构建更多层次涉外纠纷多元解纷机制,以优质高效公正的涉外海事审判工作服务大连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三个中心”建设,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营造良好的海事司法软环境。



信源丨大连发布

丨相国栋

校对丨贾梦威

审核丨田苗苗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温馨提示|瓦房店8月15日、18日部分区域停水,请提前储水→ 下一篇:冲刺万亿GDP城市:包容审慎,企业受益!
 
   友情链接:辽宁省纪检最高检中央纪检监察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政府网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