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服务常识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大连人餐桌流行节约“食”尚
来源:大连晚报 点击数:1183次 更新时间:2022/2/27 11:44:02

  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立春”这一天开始,在“雨水”的第二天结束。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因冬奥而成为热门话题,更让今天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也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二十四节气自身内涵丰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丰富其样貌,焕发其活力,强化感情纽带,值得思考。

  为此,我们邀请辽宁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邦中,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郭醒,辽宁省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研究员何明,一同解读二十四节气之于辽宁的意义,让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近年来,伴随传统文化升温,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与关注越来越多。二十四节气对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邦中: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形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对中华农耕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民间有“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农谚。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的物候和农事为基础制定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使得各地衍生了当地的“农事历”。“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中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仍在助益着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承。

  何明:万物生长靠太阳,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运行周期,利用二十四节气能够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有一个节气民谚叫作“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就是指清明时节春小麦的播种期即将结束,需要抓紧时间播种,而谷雨时节玉米等大田作物也开始播种了。这就是勤劳智慧的古代先人告诉我们根据节气抢抓农时的重要性。

  郭醒:南宋陈旉的《农书》中说:“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时至气至,生理因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便属于这段话中所说的“时”。具体说,“节”指时间节点,“气”则指的是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因素。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它诞生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赖以安身立命的农业文明背景之下。

  咱们辽宁入春晚入冬早

  记者: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物候条件差异明显,这导致节气指导生产生活也会出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辽宁在节气应用上与其他地区有何不同?

  王邦中: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北纬38°至43°,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辽宁的物候与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有明显差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4个表征季节转换初始的节气,与辽宁实际进入这4个季节也有明显的不同。辽宁省正式进入春季的日期通常在4月14日,比立春节气的日期晚两个半月左右;进入夏季的日期通常在6月19日,比立夏节气的日期晚一个半月左右;进入秋季的日期通常在8月27日,比立秋节气的日期晚近20天,进入冬季的日期通常在10月18日,比立冬节气的日期早近20天。

  入春晚入冬早的气候特点,使辽宁地区主要在4月至10月开展农事活动,农作物生长季为每年的4月至9月,指导生产生活的农谚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东北人民也逐渐积累了与节气衔接的农谚,如“不种五月田,不插六月秧”“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从指导农事活动的角度看,与黄河流域存在明显的节气差。

  以清明和谷雨节气为例,黄河流域清明节气已草木茂盛、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谷雨前后开始种植喜欢高温的棉花。而辽宁地区,清明节气(4月4日至4月20日)平均气温只有9.8℃,此时依然春寒料峭,冰雪开始消融但霜冻依旧笼罩,只有小麦可以种植,也就是所谓的“清明忙种麦”。待到谷雨时节(4月20日至5月5日),此时是一年中气温回暖速度最快的时节,辽宁省平均气温达13.6℃,农民会抓住回暖时机,结合墒情和春雨播种,辽宁也正式进入“谷雨种大田”的农忙期。

  何明:有一首流传很广的东北二十四节气歌,比较适合辽宁地区的实际情况: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养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留住乡愁不可或缺的要素

  记者:节气不仅是一个气象上的历法,也是一个传统的文化符号,如何理解它的文化价值?

  郭醒: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引用了大量古代谚语,比如“力耕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以农业生产来比附人生的际遇,指出宦海中穷通的关键在于得到知遇与赏识,正如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一样;此外如“饱备干粮晴备伞,丰年也要防歉年”“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等谣谚,农耕文明的烙印都极其明显。进入现代,人们不再以农耕作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但认知与思考方式仍然无法与过去完全切割,这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民族性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类似于二十四节气这样的文化符号一直会默默地、生生不息地被传承。这些来自于农耕文明的文化符号可能不再与其产生时的原因有直接的联系,但作为一种民族记忆,它时时提醒我们从何而来,让我们不忘记从历史深处传来的祖先的声音,也让我们当下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仍保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符号在今天不必再作为知识和经验来被我们学习运用,但仍是我们追思过往、留住乡愁不可或缺的要素。不论是清明的踏青,还是冬至的饺子,都已经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文化仪式,在这些仪式背后,是今人对于千年岁月、列代祖先的脉脉温情。

  文据《辽宁日报》 图据物道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杨某(男,33岁),被通报! 下一篇:市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友情链接:辽宁省纪检最高检中央纪检监察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政府网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