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区裙带菜海上养殖喜获丰收。大连新闻
传媒集团
记者王华 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玮炜 张建 赵蕴颖
邵海峰 李小华 吉存 徐伯元
城市发展,需要提纲挈领,也需要知微见著。
从锚定“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编制“十四五”规划,到加速构建形成全域全要素“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提高区域性金融中心竞争力、赋能升级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完善物流中心功能体系,到振兴乡村、整治市容环境、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我市在加大规划建设力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运筹帷幄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大气磅礴的宏观视角,更有细致入微的爱民之心。
城市发展 规划先行
城市发展,规划是统领,也是基础。“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编制《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统筹推进各地区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形成12个区市县级发展规划、41个重点专项规划和各行业相关规划为支撑的“1+12+41+N”发展规划体系。“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二〇二五年,“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省排头兵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展望二〇三五年,“两先区”建设达到新高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呈现新气象,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创新策源、产业升级、数字赋能、对流枢纽、市场培育、开放引领、改革突破、区域协调、设施提升、绿色发展、共同富裕、文化提升、社会治理等13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两先区”目标建设。
此外,我市正在加速构建形成全域全要素“三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高水平编制大连市海洋发展战略、生态修复规划、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网络等专项规划。
“三个中心” 融合发展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三个中心”融合发展,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实现新突破。
目前,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已形成以海空两港为核心、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和港航物流园区为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2021年,我市新增5条外贸集装箱航线,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恢复至疫前水平;开拓混矿环渤海水水中转业务,开通“大连—丹东”“大连—营口”集装箱支线,打造以大连为中心的支线中转平台和铁矿石组合港。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现可满足除空客A380外各型飞机起降,已累计进驻航空公司48家,目前拥有297条国内国际航线,通往10个国家2个地区的121个城市,大连至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航线数量、通航城市和航班密度均处于全国前列。
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物流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作为我市中欧班列的平台运营公司,2021年,大连集益公司和中远海运集团以双平台模式,积极组织货源、优化运行线路,实现我市中欧班列常态化安全稳定运营。当前,我市公路总里程14156公里,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主干、农村公路紧密衔接、功能完善的路网格局。全力打造“一岛三湾”综合运输港区、长兴岛、太平湾三大重点港区,新增港口通过能力达8600万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新增200万标箱。大窑湾冷链物流园冷库规模达40万吨,已发展成为我国沿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冷链物流中心。
2021年,是筑牢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提质升级基础的重要一年。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新设和引进7家金融机构,3家升格,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308家,地方金融组织277家,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成功举办“资本赋能、企业创新、振兴发展”2021大连星海资本论坛、2021大宗商品高峰论坛、2021中国农牧产业(衍生品)大会等,有效扩大大连金融国际影响力。连续14次入选英国伦敦金融城国际权威咨询机构Z/Yen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是内地13个入选城市之一。2021年,大商所上市生猪期货品种,棕榈油期权上市并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期货、期权总数分别达到21个和8个。成交量、成交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占国内期货市场的31%和24%。
走向“深蓝”走向“绿色”
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赋予大连“一核引领”重要使命,明确要求大连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东北亚海洋强市的城市定位。
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城市定位在全球更大的视野中,构建面海开放新格局,提升空港海港综合实力,构建东北亚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区域创新策源高地,保障新兴产业和创新源发展空间,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保障。
统筹配置陆地、海域各类资源要素,引导海洋产业集约化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我市海洋经济产业布局提供空间保障和各项配套设施,形成科学合理、聚集高效的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加强海域空间资源精细化治理,统筹划定海洋生态保护区、海洋生态控制区及交通运输用海、渔业用海、工矿通信用海、游憩用海、特殊用海及海洋预留区8类海洋功能分区,为我市各类海洋经济有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大力发展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长海县为先导、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的现代海洋牧场新格局,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处,市级海洋牧场4处,所占海域面积24.8万亩。工厂化养殖初具规模,养殖品种以海参、鲍鱼、海胆、扇贝、海带、裙带菜、海水鱼等地方优势品种为主,其中虾夷扇贝产量占全国90%、裙带菜产量占全国85%,海参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
一面是转身向海的格局,一面是美化家园的决心。我市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为契机,着力推动城市管理提标提质,打响城市围挡、道路维修、绿化养护、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系列攻坚战。聚焦主城区3条快速路、108条主次干路和1957条支路以及广场等重点区域,靶向开展违规楼顶广告、立面广告、占道设施规范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质量,确定10条背街小巷开展整治试点。开展占道停车场专项整治行动,清理违规占道停车场21个、各类设施3600余处。2021年新增创建达标“五好小区”22个,覆盖社区房屋近200栋、居民万余户。
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化、景观化、精品化进程,2021年在主城区重点区域摆放鲜花1.6万余组,建成立体花卉50组、街景小品、口袋公园42处,立体绿化桥体、挡土墙2.2公里。实施路街护树池建设、树间绿化6000余米,栽植行道树近500株。加强绿化管理制度、标准建设,提升绿化养护和园林植物科研水平,强化病虫害防治。组织开展“市树市花”评选等市民活动,社会爱绿、护绿、享绿良好氛围加快形成。
走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1年,我市加强乡村振兴系统建设,持续实施低收入村产业扶持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设立5年衔接过渡期,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实施原低收入村产业扶持政策,投入710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巩固提升项目;投入5430万元扶持5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农村低保由540元增加至580元,增幅7%,超过省定标准。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市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72亿元。全市扶持的295个村中,已有231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产生收益,收益总额达796万元,受益农村人口68万人,全市239个“空壳村”全部脱壳。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积极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设,2017年以来累计拨付村庄保洁经费1.9亿元。
2021年,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522公里、188条线路。因地制宜打造集停车、休闲、绿化景观于一体的农村公路驿站。基本形成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客运网络,农村客运车辆车载定位系统、站亭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按照“多点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健全完善以农村物流枢纽场站为基础,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快递网点实现村屯全覆盖,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打通便捷的运输通道。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发展造福人民,始终是我市一以贯之的发展遵循。
着力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优化完善社区级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商业等设施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构建全覆盖均等化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2021年,我市完成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建设经验初步形成。
2021年是我市开展天然气置换工程的第四年,为确保我市居民全面使用上安全、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市住建局制定主城区全年置换人工煤气用户20万户的工作目标,在置换的同时开展周边新开发小区的通气工作。2021年度计划新建市政燃气管网35公里,改造铸铁管网35公里。在此基础上完成新通气小区19个,共计约1.8万户。所有计划任务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
顺应群众期盼,2021年我市完成22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约9亿元,涉及1001栋老旧住宅,惠及居民约4.26万户。
2021年,我市高质量完成中国足协杯、中甲联赛、女甲联赛、青少年联赛等172场国家级足球赛事保障任务,保障时间近200天,创下我市足球办赛以来密度最高的“纪录”。我市连续两年为中国足坛重要赛事保驾护航,取得疫情防控和赛事保障两项核心任务双胜利,探索出一套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体育赛事复工复赛的“大连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