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第三方机构在支付领域频频推出创新产品,余额宝、微信支付令银行如临大敌,市场普遍担心银行支付业务受到冲击。不过,5月28日,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协会新发布的报告指出,新兴支付业务表现活跃,而商业银行依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最新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显示,2013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501.58亿笔,金额1607.56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1.91%和24.97%。其中,商业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236.74亿笔,金额1060.78万亿元,占全国非现金业务交易金额的66%。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蔡洪波表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深入挖掘市场的需求、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渠道提供了便利,释放了市场主体在自主创新方面蕴藏的活力。
掏出银行卡在商铺、快餐店自助终端前一刷,即可潇洒走人,这是消费者支付的理想状态。卡不离身、钱不过手,银行业的支付业务创新也正朝着更快捷、高效、便利方向发展。
日前,中国工商银行(行情,问诊)与银联携手打造快速支付平台,为支付业务带来了新鲜元素,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这种支付模式创新项目同时支持刷卡支付和非接触支付,借助餐厅内布放的自助终端,200元以下消费可在3秒至5秒钟内完成。
“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现金收银效率低、零钱管理成本高、顾客等待时间长、钞票收付不卫生等问题。”工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副总经理郭琳介绍,目前快速支付平台已经覆盖上海、广州超160家麦当劳餐厅,交易即超过160万笔。
据介绍,7月工行的快速支付平台将在北京、南京、深圳等麦当劳上线,预计到今年底,该平台可覆盖全国总计超过700家、占比近一半的麦当劳餐厅。
2013年工行新增发卡量达11902万张,紧随农行之后;应偿信贷余额约3061.78亿元,稳坐银行业第一把交椅。而工行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只是整个银行业在支付领域领跑的缩影。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共有491家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发卡量占全国累计发卡量的69.16%。
不仅是支付产品在不断创新,支付场景也在从固定应用向动态应用延伸。随着全球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职能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移动设备功能的完善,移动支付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增长超300%。
尽管腾讯、阿里巴巴大举介入移动支付,银行业受到不小冲击,但从2013年的数据显示,银行业仍是移动支付的中流砥柱。
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笔均业务金额为5758.66元;而支付机构共处理的移动支付业务总金额仅为1.19万亿元,笔均业务金额仅为315.06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指出,银行的移动支付创新正在向金融理财、保险和生活服务等多领域渗透和延伸,跨行业合作不断升级,社交化、金融化、行业化趋势凸显。
近年来,农行和中国联通(行情,问诊)推出小额近场支付产品“金穗沃卡”,邮储银行推出“汇易达”农村手机支付,交通银行(行情,问诊)推出移动订单支付系统,招商银行(行情,问诊)与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等,这些移动支付产品创新正向差异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不过,未来,移动支付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交易资金和客户信息安全问题亟须解决。”郭田勇指出,目前移动支付面临收益覆盖综合成本的阶段性问题,仍需探索形成规模化应用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此外,跨行业协调监管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业链各方合作优势和利益未充分体现。“要想形成整个支付市场‘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还需监管机构的正确引导和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蔡洪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