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让部分类金融机构挂牌后大肆“圈钱”,也不意味着可以让一些不规范的类金融机构进入而抬升市场整体风险。当然,暂停挂牌只是阶段性举措,监管机构还需尽快出台相关指引,让那些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类金融机构茁壮成长
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在新三板挂牌融资被叫停后,近期全国股转公司向各大券商发出窗口指导,将暂停类金融机构的挂牌。据悉,此次暂停挂牌的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P2P等,这意味着众投邦、资和信等一些在审的类金融企业挂牌将会被推迟。
一直以来,新三板在企业挂牌准入方面不设财务门槛、不限于高新技术企业,“开门办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本次暂停挂牌类金融机构这一做法,被部分人士认为会损害新三板市场包容性和开放性。
笔者认为,暂停类金融企业挂牌,既与新三板的市场定位相关,也与这些类金融企业的良莠不齐有关,需要从多重视角来探究。新三板的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让部分类金融机构挂牌后大肆“圈钱”,也不意味着可以让一些不规范的类金融机构进入而抬升市场整体风险。从当前新三板的实际情况看,暂停这类挂牌不会损伤市场的包容性和多元化。
就前期暂停PE机构挂牌融资而言,主要因为其在新三板市场的大肆定增融资,而资金的最终是否流向实体经济却不明朗。以挂牌公司九鼎投资、中科招商为例,2015年,这两家PE机构共在新三板融资逾210亿元,而同期全市场1887家挂牌公司才完成融资约1200亿元。一方面,这种动辄百亿元的巨量融资占据了市场大量资金,挤压了其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份额;另一方面,“不差钱”的PE机构利用这些资金在A股二级市场上频频举牌,融资后是否服务于实体经济还存疑问。
本次之所以暂停P2P、小贷公司等类金融企业挂牌,主要因为它们之中有很多还游离于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外,不仅存在着盈利能力弱、资产质量差等经营风险,而且有些甚至涉嫌非法集资诈骗,出现大股东圈钱后“跑路”等乱象。正因如此,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对私募基金等类金融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和融资活动,要深入研究并加强监管。与之相反,受“一行三会”监管、运营合法合规的金融企业并未受到此次挂牌收紧的影响。
因此,只有正确辨别和全面认识监管机构暂停类金融企业挂牌融资的原因,才更有利于理解新三板市场体现的包容性。
实际上,成立伊始就定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三板,随着挂牌企业的迅猛增加,其包容性、开放性体现得非常充分。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实现了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证监会18个门类、84个大类行业的覆盖,出现了许多特色企业和稀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无论是从注册资本、盈利情况,还是股权结构、所属行业来看,新三板逾5500家企业的差异化特征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监管机构暂停类金融企业挂牌,意在防范部分违法违规企业挂牌、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可能也会对那些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企业的挂牌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暂停类金融企业挂牌只能是阶段性的举措,监管机构还需尽快出台类金融企业的挂牌指引,让那些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类金融机构能顺利挂牌新三板,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