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辄年化收益率达20%的承诺面前,你动心了吗?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理财产品、投资项目面前,你晕乎了吗?
频频发生的P2P融资平台现跑路潮事件、多家投资担保公司失联事件、屡禁不绝的现货白银投资骗局……这些近期备受关注的事件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高收益诱惑背后往往藏着美丽陷阱。
本周一,由本报海峰财富工作室、中山区老虎滩街道、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推出的公益活动——防骗社区理财课堂第三讲在平安社区开讲。工行理财师王钧遥用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例告诉社区居民,互联网时代,除了那些网络骗局,即使是在生活中,那些运用了“互联网思维”的骗子们会编织出种种诈骗手法,让人防不胜防,因此,我们要做到——远离诱惑、看紧自己的“钱袋子”,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对老年市民来说,尤为重要。
11月24日,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而本报推出的“互联网时代如何防骗”社区理财课堂和系列报道也恰恰在这一前后推出,并引发读者和网友的热议,有市民表示,支持党报开展这样的公益活动,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走进更多的社区。
新闻事件1
大连中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不久前在厦门成功抓获马来西亚籍犯罪嫌疑人洪某,成功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近2000万元,受害群众百余人,覆盖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涉众集资诈骗案件。目前,到案3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集资诈骗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警方披露,该公司在大连组织多场推介会。推介会将该公司描述成为一个“实力相当雄厚,投资范围遍及房地产、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集团公司”。通过大手笔宣传包装,通过组织加入该公司投资俱乐部的会员免费到厦门等地观光旅游、现场勘查公司投资的别墅区、参加公司投资电影的新闻发布会等活动鼓吹自身实力,蒙骗被害人。在“圈钱”4个月后,该公司的网站突然关闭,工作人员也无影无踪。
新闻事件2
据媒体报道,近日沈阳市内多家投资担保类公司突然发生失联停业、老板跑路事件。沈阳警方受理群众报案并立案调查,初步认定相关企业涉嫌集资诈骗犯罪,已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8人。
从部分投资担保类公司的宣传单上看到,这些企业当初都是以高息回报的诱惑以及赠送豆油、面粉等小恩小惠来吸引投资或存款理财。
新闻事件3
近日,福建、浙江、四川等地接连爆发P2P网贷平台跑路潮。仅今年10月以来,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的四川铂利亚、牵涉金额2.8亿元的浙江传奇投资等35家P2P网贷平台,纷纷陷入关停甚至“跑路”的危机。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零壹财经透露,截至目前,已经共有250家P2P网贷平台给投资者开出了这样的“空头支票”,保守估计总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意味着至少有100亿元的民间资金因而“打水漂”。
理财师揭秘
骗术一:超额收益,赚足眼球
不法分子在进行理财诈骗时,都将收益作为吸引人们上当的工具,有的宣传理财收益高达20%~30%,甚至打出一夜暴富的噱头。实际上,很多发生的实际案例中,所谓的理财收益都是捏造出来的,使人一步一步失去理智,步入理财陷阱。
骗术二:礼品赠送,小恩小惠
赠送礼品已成为各行各业的营销手段,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这点,大肆宣传所谓买理财送礼品,看上去投资理财既能获得收益,又能得到礼品。可实际上,有的不法分子或许仅用了一桶豆油就骗走了百姓半辈子的积蓄。
骗术三:扯大旗,搞项目
目前还有一种行骗方式比较流行,骗子打着为国家搞开发项目的旗号,向百姓募集资金。经常能够听到“我们的钱是给国家搞大开发项目的,国家的信誉你就放心吧,绝对有保障”,很多时候更像是非法传销,一个骗三个,三个骗十个,一层层发展下线,波及面甚广。
骗术四:树“形象”,立“品牌”
实际上,不法分子在行骗时也很讲究形象。如某些投资担保公司,办公场所大多建在繁华街边或是高级写字楼,内部装修时尚整洁,员工衣着也统一正规,许多百姓在犹豫是否投资时看到如此“高大上”公司形象,大多都选择信任,继而陷入更深的理财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