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存款流失的原因很多,如居民理财选择多样化、民间借贷活跃、企业不再“冲时点”等,且预计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不论货币政策调控会不会加码,金融机构皆应理性看待“存款流失”这一新常态,将其视为促进自身转型升级的良机
16家上市银行三季度存款环比减少1.5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平安银行的存款总额。在存贷比管理体制下,存款流失直接影响着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加上资金价格持续上升、不良率普遍超过1%,银行压力颇大。存款流失原因很多:居民理财选择多样化、民间借贷活跃、企业不再“冲时点”等。可以预见,在经济回升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由此,货币政策的调控会不会加码,以提升银行业的流动性和可放贷资金,正被高度关注。尽管调控的工具多种多样,如SLF(常备借贷便利)、降低存款准备金、调整存贷比、加速存款利率市场化等,但多位专家认为,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总体可控,存款流失恰是促进他们转型升级的机会,未来民营银行放开的全竞争环境里,不会有货币政策一直护航。
企业存款流失多
究竟哪部分存款流失最严重?业内人士表示,企业活期存款流失是此次存款下降的主因,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四季度存款增速仍难改善,存款流失趋势短期或将持续。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负责人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按照相关规定,一年中银行每季度的新增信贷投放量比例通常为3∶3∶2∶2,上半年新增贷款约占全年的60%甚至更高。“受存贷比考核影响,今年前两个季度的新增存款预计会占全年的70%左右。”
存款偏离度新规奏效
企业活期存款为何出现较大波动?存款偏离度新规遏制“冲时点”起到了一定作用。
今年9月12日,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更看重日均存款指标。在此影响下,不少银行取消了此前季末对公客户的优惠政策,对企业、个人的季末高收益理财产品减少,活期存款必然受影响。
存款减少,直接影响着银行的放贷能力,同时引发市场对四季度贷款的担忧。由此,长期受争议的存贷比考核指标又一次成为焦点,呼吁调整之声再起。“现实情况是,存款增速已明显跟不上贷款增速。存贷比考核越来越难符合以市场化为导向配置资源的原则,逐步取消是大势所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非信贷业务受重视
在存贷比管理短期不变的现实下,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活期存款缓慢下降的“新常态”?不少银行负责人均透露出加大非信贷业务发展的计划。
银行增加放款要有存款增量。从负债端看,如果存款流失趋势持续,资金成本维持上升,那么,在资产端,或者贷款增速放缓,或者贷款利率上升。然而,社会仍普遍希望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保持平稳贷款投放,这就必然造成银行利润空间缩窄。为此,商业银行要更多借助非信贷业务,如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等,一方面拓展新的盈利空间,一方面留住企业资金,让其在银行体内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