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银行另类理财渐失宠 网点理财师称闲得发慌 | 来源: 点击数:655次 更新时间:2014/10/9 8:17:31 |
“十一”长假,多家银行推出了国庆专属理财产品以吸引投资者购买。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前来网点咨询的投资者并没有增加,而某银行网点的理财师告诉记者,“没人是常态,网点平时就没什么客户量,作为理财师则有点闲得发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卖。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2年及以前银行推出的另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不仅包含各种白酒、红酒还包括手表、钻石、瓷器、字画,甚至影视投资和火腿都成为投资的对象。但这一热潮在2013年以来出现快速冷却。
2013年-2014年,仅有五家商业银行发行了共14款另类理财产品,主要有酒类、贵金属投资等大类投资品种。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表示,另类投资产品通常具备稀缺性特点,具有较高的价值,要求投资者对其所投资标的商品的质地、性能、功用有足够了解,这两者决定了进行另类投资的客户多是小众的高端人群。因此,另类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历来较高。近两年发行的另类理财产品门槛有所降低,但普遍仍然集中在15万元以上。
“除上述原因以外,最近两年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使得投资者对获取实物收益的偏好逐渐降低,这类产品似乎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叶林峰认为。
某大行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类产品研发成本、发行成本、运营成本都很高,而且如果发行产品后市场遇冷,就会造成银行成本增加,是很不划算的。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长假后信用卡还款别延迟 下一篇:如何打开民营经济这把“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