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互联网理财过度营销埋下风险隐患 | 来源: 点击数:636次 更新时间:2014/10/8 8:26:13 |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理财投资网络化将成大趋势。在便捷性提高的同时,互联网理财的过度营销和忽视风险,却埋下了风险隐患,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前段时间,票据理财产品打出的宣传口号赚足了眼球:“年化收益率9.8%、1元起购、银行无条件兑付”。不少平台的票据理财产品一上线即被秒购。然而这些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上,较少提及产品投资标的的具体信息,即便有也在不显眼的位置。除了募资金额、收益率等信息,关于产品的融资企业或项目少有甚至没有介绍,投资人无法了解资金流向情况。
如当前被标榜“高收益、低风险”而大热的票据理财,普通投资人很难轻易看懂。票据理财是一种个人到企业(P2B)的创新融资模式,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是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票据理财“高收益、低风险”背后的风险值得关注,互联网票据理财中鲜有提及风险问题。
此外,众多的“可变现”定期理财产品,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人而言,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也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如有的项目,投资人通过“债权转让”将理财挂牌出售进行,也有的项目则是通过本人发起一笔融资达到资金提前回笼效果,两者所产生的风险义务都不同。
在风险措施与安全保障措施上,目前主流的大型平台对借贷产品都会强调诸如第三方大型融资性担保公司机构提供本息担保,担保公司经过金融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等,票据理财则会强调“银行无条件承兑”。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首先是“银行无条件兑付”有夸大宣传的嫌疑。一方面,承兑行不少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其经营行为相比国有银行较为激进,资金存在兑付风险。另一方面,票据市场存在“瑕疵票”、“克隆票”,以及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转让等风险。
专家指出,互联网理财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保证其资金安全是重中之重。作为互联网平台,应做到“卖者有责”,加强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相关金融监管细则也应尽快出台。 同时,作为投资者应该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理性投资,对于高收益理财保持警惕。要相信,互联网金融是不会改变收益和风险对等的基本金融理念;借助互联网或者其他途径充分了解投资标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要盲目信任和依赖别人的推介,要做到为自己的投资负责;选择背景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房贷松绑新政来了 下一篇:对豪车的天价赔偿合不合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