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大幅上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归50%的荣枯线以上。与此同时,非制造业PMI也出现大幅上扬,结合此前由负转正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际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但在连续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实体经济已迎来“春风扑面”。
PMI 、工业利润向好
针对3月制造业PMI超预期的表现,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指出,春节过后制造企业集中开工,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均是制造业生产、市场回暖的重要因素。
此外,制造业进出口市场需求重回扩张状态,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2014年10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而进口指数为50.1%,也刷新了2013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升,部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反弹,企业采购活动趋于活跃,而制造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对生产和消费均带来一定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前期多项利好政策的释放及企业去库存提速,上周同样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8%,结束了连续7个月下滑态势的同时,涨幅也实现了一年来的首次由负转正。
相较于工业生产数据的起伏,服务业的表现则一直强劲。事实上,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近年来服务业增速持续领跑,去年在GDP中的占比更是超过了50%。而最新公布的3月非制造业PMI为53.8%,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的较大升幅,表明非制造业扩张步伐继续加快。
减税降费仍是关键
有了多项重磅数据的佐证,谈及未来一段时间实体经济的走势,不少业内专家都给出了积极的预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强调,制造业新出口订单升至荣枯线之上,表明当前经济运行的内外环境有一定的改善。由于欧美市场经济度好转,人民币贬值对推动外需小幅改善也有一定帮助,他预计二季度需求端的改善和企业预期的转暖都会延续。
中国银行国际所宏观研究主管周景彤也指出,去年制造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为33.8%,制造业PMI上升预示着工业经济可能会进一步好转。而随着“十三五”规划更多重大项目的启动,出口形势改善,中国经济增长或将企稳回升,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小。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服务业向好的基础上,要维持实体经济的“小阳春”,持续激活工业制造业是当务之急。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降低运营成本仍然是助力实体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降成本的方式则包括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等多个方面。而要继续维持住当前的好局,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货币流动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