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很多党政干部不敢接触企业家,很多企业家也不敢去找党政干部,党政干部和企业家之间隔着一扇 玻璃门 ,看得见却不敢进、也不敢接触。”高压反腐的态势下,不少落马官员背后牵扯出一批企业家,在此情形下,天天和企业打交道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看到了这种“微妙”的现象。
这不是一个人的感受,在政协工商联界别的小组讨论中,不少企业家身份的政协委员讲述了自己在政商关系方面所处的“窘境”。
一位政协委员说,一些企业想上项目,还没和官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就被一纸写着“依法办理”的批示推了出来,想要寻求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都不知道如何向政府部门汇报。
另一位委员接着“吐槽”,以前是门难进事儿难办,现在是门也难进事儿更不好办。
以前常有官商勾结的现象发生,如今却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官员不敢为,企业难作为”。这被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孙晓华描述为“太近了可能有人说三道四,太远了根本帮不上忙”。
然而,办企业又怎能和政府完全脱离关系呢?孙晓华说,现实情况是,企业在上项目等过程中必然要联系政府。
“我们到底该怎么和官员打交道”,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坦言,他一直在思考这个近期企业家中“蔓延”的困惑。要知道,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很难做一流的企业。
庄聪生用一句话点明了双方的心态,“各自心里都有顾虑,因为没有标准。”
这个“困惑”在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工商联界别座谈时得到了明确的答案。习近平把新型政商关系概括为“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这真是讲到了要害之处”,庄聪生认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为下一步解决双方的后顾之忧提供很大帮助,这明确告诉双方“只要在交往中守住底线和红线,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有些企业的困惑,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认为,“清”不是要和企业断绝关系,正是“清”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举例说,“过去职权部门执法时,假如规定罚款2万~10万元,具体罚多少又是谁说了算”。他在南海改革之初,就一直在压缩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
为避免权力寻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邓伟根很清楚,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清”不是为了让政府离企业而去,“亲”则是要尊重企业的创造。他特别提出,“ 亲 不是对某一家企业,而是对企业群体”。对企业优惠政策应该是“普惠性”的,而非对某一家企业格外关照。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如东县委书记、县长潘建华认为,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本身就是政府的服务对象,要服务难免接触。“亲”是要接触企业,帮助企业,更要诚恳地面对难题。“比如企业库存量比较大,怎么帮企业开拓市场去库存;资金周转不灵,如何通过市场经济去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与企业的关系要清清爽爽。”潘建华说,“我们要按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跟企业的交往要有底线,帮助企业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是一种公共服务。但我们的行为准则要清楚,不能搞权钱交易,更不能把公共服务变成有偿服务。
“亲”“清”的政商关系也让企业吃了“定心丸”。在傅军看来,“事实上,企业最不愿意做的是权钱交易,我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同样认为,“亲”“清”的政商关系解决了“不敢为、不想为、乱作为”的问题,给党政干部和企业家都提了要求,让企业家倍受鼓舞。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行动起来。去年上海对在职省部级领导干部和264家单位的1802名领导干部悉数进行了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专项申报,其中182名领导干部属于要规范的范围,到去年底,都进行了规范。
庄聪生认为,除此之外,政府要继续简政放权,讨论时他提高声音说,“政府一定要加快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孙晓华建议,反腐倡廉的源头是要让政府真正成为服务性政府,而简政放权,事就好办了,企业也轻松了。
事实上,孙晓华的期待已经写进了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