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新闻中心 > 协会推荐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 协会推荐
 
“降低企业成本”不妨从减税费开始
来源: 点击数:453次 更新时间:2016/1/25 10:18:0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过后,围绕应对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的“组合拳”料将陆续亮相。从目前各方释放的信号来看,化解房地产库存已经成为先行者。但是,笔者认为,要取得四个“歼灭战”的胜利,“降低企业成本”同样不可忽视,而要真正落实“降低企业成本”不妨从减税开始。

    降低企业成本是中国企业转型倒逼之下的必然选择。在过去的十几年,在欧美国家消费、新兴国家制造产品、资源国家提供要素的旧的世界经济平衡框架下,中国依赖每年高达20%—30%的出口增长创造了年均9%以上的经济增速。在规模扩张下,中国企业依赖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和低环境成本,即使“薄利多销”照样能过上逍遥日子。但自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遇到了两个大麻烦:一是旧的世界经济平衡框架坍塌了,美欧国家民众不敢消费了,外需急剧萎缩,中国企业“以量取胜”的策略失灵了;二是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劳动力、房租和环境成本都快速飙升。在销售不振和成本拉升的两头夹击之下,中国传统制造业盈利状况不断恶化。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的转轨时期,中国企业“以量取胜”的时代注定一去不复还了。企业必须转型,一是要靠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要靠工艺创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但是,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很差,活命都困难,哪里还有财力和功夫去创新?企业在苦熬寒冬时,特别需要政府扶持一把,降低企业成本就是最好的雪中送炭。

    企业成本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等,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涉及多方面的行政改革和市场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相比之下,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应急举措。

    实际上,通过减税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复苏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但是,这么些年来,中国一直奉行的是“结构性减税”,而不是“整体上减税”,在宏观上的表现就是小口径的税负(税收收入占GD P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上升。政府和许多学者认为,如果考虑到财政支出长期以来具有的刚性特征,以及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后对公共福利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继续减税并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

    对于此观点,笔者也是大致认同的。因为不论是与发达国家27%的税负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22%的税负相比,中国现在20%左右的小口径宏观税负都不是太高。但是,笔者以为,把整体性减税作为中短期供给侧改革措施应该还是一个好政策。

    可资借鉴的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供给革命。里根上台后,先后于1981年和1986年出台了旨在大幅减税的经济复兴税法和系列税收改革法案。1988年上台的布什政府也沿袭了里根的减税政策。结果表明,这一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83年开始,美国出现了连续92个月、平均4%的增长。虽然美国的减税政策导致政府的财政赤字初期快速增加,但微观税负的降低很快带来投资恢复、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最后的结果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反而增长得更快。

    更何况,从预算改革的角度看,中国还是有一定减税空间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这些年在预算民主和预算监督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目前的预算制度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预算比较粗,各单位往往先报个大致数,而且会尽量多报一点;二是财政支出中的经济支出占比大,财政支出需要逐步回归公共本性;三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缺乏有效考核。常见的“突击花钱”现象表明,随着预算制度的改革,财政支出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税收,则中国的减税空间还会更大。上面提到的中国税负不高,指的是小口径税负,如果拿政府收入占G D P的比重来计算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则中国37%左右的大口径税负在世界上横向比较来看都是不低的。除税收外,这里的政府收入还包括政府收取的社会保险费、非税收入和各类政府性基金收入。虽然后三者不是税收,但同样是社会和民众的负担,同样是靠政府强制力征收的,具有部分税收的属性。也就是说,中国虽然税不高,但费很高,减税的空间虽然不大,但降费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当然,正如美国一样,减税费对中国而言,一样会带来暂时的财政赤字增加,但应对的办法还是有的。一是中国中央财政的债务率本来就不高,再增加点财政赤字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二是减税只是作为中短期救急政策,等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企业活力恢复后,再逐步增税以偿还政府欠债也不迟。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大连市将加快推进PPP投融资模式改革 下一篇:3.4万亿PPP项目背后:民资为何不买账?
 
   友情链接:海力网辽宁省市场信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