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正在加快,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石——利率锚的选择和形成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下一步如何实践并与市场互动,还需要发挥监管层的智慧
国务院日前批转的《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资金价格都已市场化,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贷款的价格,均已放开。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必将涉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等问题。在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市场利率水平的攀升给实体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将资金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市场,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让资金利率等由市场决定。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稳步推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存款保险制度。
在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上限逐步放开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大幅震荡,甚至会出现银行破产退出的情况。当前,我国民营银行建设刚刚开始,一些中小银行发展也还处于成长期,如果此时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刚有所起步的民营银行可能难逃夭折的命运,而大量中小银行也有破产的可能。这既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多样化发展,也不利于发挥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护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利益,更能够形成一套金融机构的退出处置机制,保护金融体系在改革中保持平稳运行。
利率市场化的另一基础任务,即建立新的利率形成机制。这一点显得更为迫切。如果说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是给市场主体提供了一个自主定价的环境,那么在此环境之中,如何使得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齿轮”顺利运转,则需要找到市场的利率锚。这就类似于让运动员上场踢球,在自由发挥之前,首先要划定比赛的区域、定好规则。
即使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市场仍然需要找到一个利率锚作为基准,这也是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机制。比如,美联储长期以来将其利率锚紧盯联邦基金利率。而利率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必须在较长的时间里相对稳定,波动较小。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由于国债由国家信用背书,几乎没有信用风险,流动性也较好,是市场利率锚较好的载体。一旦反映市场供求的利率锚形成,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加减利差形成。因此,必须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率形成机制的建设打好基础。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正在加快,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石——利率锚的选择和形成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对此,目前在理论讨论方面表现得较为热烈,但下一步如何实践并与市场互动,还需要发挥监管层的智慧。总之,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相关方面的改革协调推进,只有做到蹄疾步稳,才可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