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我们是在主动收缩我们的担保业务。”集成金融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陈晖在接受采访时毫不讳言其业务结构的调整。
近日,集成金融发布半年报显示:其融资担保业务的收益降幅约37%,非融资担保业务收益下降52.6%。
2013年登陆香港联交所时,集成金融曾震惊过整个担保业,因为,这是国内担保业中首家上市公司。但目前其担保业务已在收缩中,而近年来整个担保业亦不消停。
“只能说,融资性担保行业设计就有自身的特殊性、阶段性和局限性,民营资本已经证明不适合进入担保业,相信目前这种状态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渊对记者说。
担保“第一股”的主动收缩
总部位于广东佛山的集成金融的半年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集成金融已发行融资担保最高总额约为7.3亿元,来自融资担保业务的收益约为1260万元,降幅约为37%,占集团总收益约30%。
对于担保业务收益下降,集成金融解释称主要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处于调整时期,信贷规模受限导致融资担保行业整体低迷。
另外,其非融资担保业务的收益同比下降52.6%至约人民币90万元,占集团总收益约2.1%。
“确实,我们主动收缩了担保业务,主要是我们退出了一些正在转型的行业,对于传统经济和已经不具有生命力的行业支持力度在减弱,在未来的经济形态里面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大消费,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策略性的转型。”陈晖说。
但即便如此,集成金融依旧取得了期内溢利(净利润)大幅攀升132.5%的好成绩,业绩贡献替代者是其新拓展的财务顾问业务,其同比大幅攀升约269.6%,占集成金融总收益约40.5%。
民营融资性担保起飞于2008年,但自2012年起就危机四伏,风险接连爆发。2012年广州爆发华鼎创富事件,这几乎将广州的担保业致残,后续处置一直持续到2014年。
2014年7月,位于四川的汇通担保东窗事发后,引爆整个四川担保圈,上百家处于民间借贷链条上的担保公司、居间公司(也称理财公司)和借款公司卷入其中。同样在2014年,河北海沧资本前法定代表人姜涛跑路牵涉出河北融投违约事件,数十家信托公司被拉下水。
“融资性担保行业本身设计就有其特殊性、阶段性和局限性;广州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也不例外。我了解到的数据是,现存融资性担保公司53家,与2014年底的数据差不多,但有增加,也有退出,增加的几乎都是国资背景,现存53家中,有正常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到10家,2015年有新增业务不到5家。”李渊在评价自华鼎创富事件以来广州担保业的情况时如是说。但该数据未获证实。
一组来自广州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53家,2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退出融资性担保市场。行业净利润亏损0.44亿元。由于不少中小微企业无法归还到期贷款,造成融资性担保机构代偿规模和代偿率有所增加。截至2014年末,担保代偿余额15.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26%,其中融资性担保代偿余额15.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12%。
李渊甚至认为,目前担保业这种状态在短时间内无法有太大改变。“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渠道先天不足,股东结构薄弱、注册资金不能完全保证到位的背景下,起步阶段又碰上‘华创’事件,即便在国家大力提倡推动担保公司发展的今天,银行资金也不大可能流向民营的担保公司。”
多渠道转型
“银担合作的逻辑是,在银行不愿放贷的情况下,通过非商业化的手段促进银行放贷,这种挑战银行偏好的行为只能以‘国有队’的公信力做支撑,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下行,中小微逾期风险逐渐攀高的背景下。”鸿志中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岸对记者说。
“在‘国有队’之外,‘民营队’已与银行已渐行渐远了,民营企业也用自己的教训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试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性担保本身具有普惠性、政策性,而民营担保公司的初衷却是套利、投机。”陈岸说。
除了这些还立志于开展担保业务的公司外,国内一担保公司内部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国内有些担保公司几乎是处于“三无”阶段:无经营团队,无正常业务,无经营场所,徒有一块牌照,甚至地方的监管部门也在主动劝退这些“僵尸”担保公司。
如今,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正在进行三方面的转型:第一是完全退出担保业;第二是转战互联网金融;第三是开展诉讼保全担保业务。
数据显示:在广州,自2014年6月份开展诉讼保全担保业务以来,全市20家融资担保公司累计完成诉讼保全业务928笔,在保金额56亿元。该业务为担保公司指出了一条生路,“广州绝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都在转型,专注诉讼保全业务,目前能够正常开展此项业务大概40家左右。”李渊说。
而转战互联网大致有三条路径:第一是和P2P合作中小企业贷;第二是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个人消费贷;第三是自己成立互联网平台。
“在前期‘P2P+担保’的合作模式中,你可以看到很多是非融资担保公司在干着融资担保公司的事,所以出现了诸多不规范的做法,这也为融资担保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但通过互联网融资的一大问题是资金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这就要求担保公司自己少赚点,以实现三方共赢。”陈岸说。
“我认为,未来只有两类主体可以玩转融资性担保:一是国有的,政策性担保,有地方财政做后盾;二是作为大型金融集团内部的一个板块,与其他兄弟公司共谋发展。”李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