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5月11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还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进一步放开至基准利率的1.5倍。
这是自去年11月至今央行第三次降息。连续降息旨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振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状况仍不乐观。
多家中小企业人士吐苦水道,虽然利率有所下降,但贷款门槛高,很多企业分享不到降息红利。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部人士也坦言,受不良贷款压力及实体经济信用风险加大的影响,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潜在风险点更为敏感,信贷投放的审批更加严格,而且具体信贷投放时利率要依各家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并不是每一家中小企业都能享受到降息福利。
面对息差收窄的压力,银行也迫切地希望增加信贷投放量来提高收益,如果选择给中小微企业贷款,银行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贷出去的资金如果换来更多不良则让银行头疼。
安永中国华北区金融服务部合伙人许旭明认为,怎样平衡风险和收益是银行面临的关键问题。
中小企业贷款审批不易
继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两次降息后,5月10日央行再度宣布降低存贷款利率。半年来3次降息使得贷款基准利率共下调了0.9个百分点。
许旭明认为,连续降息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速压力加大,目前GDP增长已经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201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为2009年3月以来新低,要依靠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记者了解到,3次降息的效果已经逐渐得到显现,各家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的确随着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而向下浮动。
根据渣打银行此前公布的4月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4月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为46.1,据介绍,此数据低于50即表明融资成本下滑。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降息利好于中小企业融资。“国家根据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具体出台一些政策,如降准、降息,以增强市场资金流动性,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有一定帮助的。从整体来看,这半年来的降息,让一些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有所下降。但具体到各个企业,政策落实还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降息福利并没有降临到他们身上。温州某打火机公司的董事长告诉记者,现在从银行贷款的利率是有所降低,但融资难度依然很高。“我们中小微企业大都缺少固定资产,原来用互保、联保的形式银行可以进行贷款,但最近不行了,互保风险太高银行都被搞怕了。如今必须要有固定资产作抵押才可以实现贷款。”
温州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也向记者抱怨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降低利息是不够的,银行贷款门槛太高,企业根本拿不到入场券,更别提享受利息优惠了。
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部人士表示,近来各家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趋于严格。“目前,在审核时银行对于各项财务指标的评判标准并没有明显变化,且来申请贷款的企业其财务数据一般会做得比较漂亮,因此只看这些数据是没有说服力的。对审批部门而言,比较看重的是企业所在行业、贷款用途及股权结构,但对于这些,其实银行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
据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部人士介绍,以前银行审贷会的模式普遍,即中小企业能否顺利获得贷款要由审贷会审批决定,在这一制度中,各审批人员会平摊责任,风险担当比较平均;后来过渡到独立审批人的模式,即贷款能否发放全由一个人说了算,这样个人的风险担当会增大,且由于银行一旦产生不良贷款就会对相关员工进行追责,所以面对现在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在审批的时候审批人就会更加严谨,哪怕一些很小的风险因素都会被审批人员放大,将企业拒之门外。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下调的基准利率对银行来说具有参考作用,但多位银行人士表示,由于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可以自主定价,风险不同,各企业客户适用的利率也不同。某国有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部副经理告诉记者,谈判能力比较强的大客户,一般可以享受到比较优惠的利率,甚至低至基准利率;但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会根据风险情况上调利率,因此很难说降息是所有客户的福音。
风险和收益的博弈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从各家上市银行公布的一季报数据来看,净息差收窄已然是主旋律。
安永在最近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4 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A股和H股上市的21家银行中有20家公布了净息差。在公布数据的银行中,去年总体净息差与2013年相比上升幅度微小。据统计,20家上市银行净息差的算术平均数为2.60%,较2013年仅上升了2个基点。
“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很难下调了,为了减轻息差压力,就一定会力保资产端的收益。因此,银行会迫切地希望增加信贷投放量来提高收益,这就不能只局限在现有的客户,需要在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的同时,拓展客户群。而中小微企业市场广阔,且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多收益,算得上是银行的首选。”许旭明表示。
但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的压力与息差收窄压力并行,这又让银行心生畏惧。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825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9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9%,较上季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安永在报告中提到,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信用风险是造成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滑的主因,近年来这些风险所涉及的范围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一方面,不良贷款增长较快的地区逐渐增加,从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向环渤海和中西部蔓延。另一方面,不良贷款涉及行业有所增加,互保联保圈风险加剧扩散。除了产能过剩、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外,涉及大宗商品加工制造的上下游行业如煤炭、采矿业的不良贷款有增加趋势。
许旭明认为,银行贷出去的资金如果换来更多不良则得不偿失,因此,怎样平衡风险和收益是银行需要考虑的。
“银行一方面要达到监管要求的水平,不能出现太差的指标;另一方面要想办法确保自己达成自己的利润。”上述国有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部副经理说,虽然银行不会为了防控风险就不作为,但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银行的选择就越慎重。
该国有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部副经理补充道,中小微企业一旦出现问题,不良上升速度很快,所以银行会审慎退出风险极容易传导的行业,如煤炭和钢贸业;同时会将关注点投向一些弱周期的行业,如民生、医疗。对于信贷产品和信贷政策,银行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比如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会升高,会减少信用类贷款产品的投放,多为有担保、抵押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等。
“更为严格的审批标准的确阻挡了一部分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脚步。但对银行而言,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很大,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很多,一家企业无法满足银行的审批要求,还有更多的企业在等着。据我了解,从去年底至今,各家银行中小微企业的新增贷款数量依然在增加。”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部人士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