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混合所有制不能取代国企体制改革 | 来源: 点击数:1161次 更新时间:2014/4/4 15:41:30 | 为了消除国退民进、国进民退之争,同时又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国企活力,混合所有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新手段。但以目前全国如此广泛而迅速地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混合所有制越来越成为目的,与改革初衷有些南辕北辙。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混合所有制缺少实操意义,如何实现改革目标并没有一个规律和公式,但在形式上完成任务很简单,就是向民间资本出售一些股份。事实上,截至2012年底,全国90%的国企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中央企业70%的净资产已属上市公司,他们都属于混合所有制。但是,以这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并没有带来有效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既然以上市公司的形式都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在没有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大面积推进混合所有制,一定要防范为改革而改革、且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窠臼,这实际上是一种拖延和拒绝改革的表现。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国企改革,通过“抓大放小”,甩卖了大量没有效率的中小国有企业。但是,在金融、电信、交通、电力、石油等等行业,依然是国有垄断。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与总量膨胀,让这些央企在即使没有提升管理效率的情况下也水涨船高,并依赖强大资本优势制造“国进民退”现象。而实际上,央企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是高速增长的顺周期产物,并不代表央企变得“更强”,只是更大了而已。政府干预太多、自行运转机制不灵活、行业垄断性强、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创新能力差等国有企业体制的弊端依旧严重。而改革就是要去除这些弊端,这才是改革的逻辑起点。
但是,部分地方仓促出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并不会主动触及这些弊端,更没有为解决这些弊端提供有效的思路和要求。因此,部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搞形式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这无益于解决国企弊病,相反,更增添了市场对政府改革决心的怀疑。
因此,混合所有制并不能绕过国企改革这一关,混合所有制更取代不了国企体制改革。如果说改变股权结构的混合所有制可以为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那么,首先就应对大部分都已经是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企业,推进向更高层次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当前依靠刺激实现高速增长的时代开始落幕,透支的部分需要还账,积累的问题或将集中爆发。而民间资本在国内无处可投,行业壁垒依然存在,加之人民币资产趋向贬值并且变得不安全,这可能出现国内资本的大规模外流,这会进一步伤害经济增长。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该优先向民间资本敞开行业准入,打破垄断,让他们有处可投;因为,启动市场化的存量改革,激发民间资本的创业热情,而不是让他们将钱交给其并无法做主的企业管理,是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转型压力的唯一途径。尽管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带来的改革红利实现刺激经济活力的目标,但是,如果不给予民企更大的空间,这种红利将难以存续。
由此可见,政府现在应优先考虑向民间资本放开更多准入限制,鼓励增量,同时解决政企不分弊端,改革存量。国企的问题并不在于股权结构,而是治理结构,需要解决政府过度干预与法人治理结构缺陷等命题,绕开打破垄断与政企分开两个真问题。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市工商联与市场协会积极为会员争取贷款续贷资金 下一篇:庄河市工商联来我市调研市场协会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