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对凤凰网表示,四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有很多的亮点,但中国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司法公开和减少政府对市场干预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
在谈到《决定》的亮点时,江平表示这次《决定》在立法、政府执法、司法层面都有很多的亮点,司法改革层面确立减少地方政府对司法的干预、去行政化、建立巡回法庭等,都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从细节和制度上确定了各级党政人员都不得对司法干预的原则。
江平认为过去虽然也要求政府领导不得干预司法,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很难落实。
“比如一位省长对一个案子表示看法,省法院院长听不听呢?你说他是政府首长可以不听,但也是党委副书记、省委常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法院院长很难对党政领导人对案件的干预敢于排斥。”江平表示。
而四中全会在这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明确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党政领导不得干预司法公正和独立。
除了在制度层面限制党政领导人干预司法外,江平还建议在司法公开上进行探索。他以法院的卷宗为例说明司法公开的重要性。
“当前法院的卷宗分成两部分,A卷宗和B卷宗,一个对当事人开放,一个是保密的,这就会使人们怀疑不对律师和当事人开放的卷宗是不是里面含有上级的指示?或者其他部门的过问?”
他认为要想真正的解决法院的独立审判权问题,就应该把所有的卷宗公开。比如有人干预就记录在案,可以对具体的干预者进行追究。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并在立法层面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等等,这对于明确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和下一步经济改革方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江平认为要做到依法治国,只有法治政府还不够,还要有法治经济,其内核就是确定对私权的保护,当前的问题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这需要在法律对公权力进行限制,但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