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方黑芝麻糊以及生产商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很多中老年人并不陌生,因为这个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的几年曾经家喻户晓。但是近几年,随着食品市场激烈的竞争,南方黑芝麻糊的声音却显得有些微弱。
2014年年中,南方食品 (000716.SZ,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简称,其控股股东为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调宣布巨资投入饮料市场,生产和销售黑芝麻乳饮品。2013年南方食品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主营业务13.06亿元,同比增长43.0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4万元。
自从1984年建立南方儿童食品厂开始,南方食品有30年的历史。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经营致富的民营企业家,南方食品董事长韦清文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分析了目前食品行业存在的压力和挑战,以及其在改革大潮中创业、经营的经验和体会。
不要太相信潜规则
问:你从1984年建立南方儿童食品厂到现在中间比较坎坷,曾在香港和内地两次上市。很多和你同时创业的知名企业都倒在发展的路上,作为民营企业,你觉得能成功走过来的体会是什么?
韦清文:1984年创业到1996年,我们就突破了两亿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我们容县所在的玉林市,当时超过一亿元的企业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一个是玉柴集团。
但是1996年以后,我们的营业额就一直在两亿元徘徊,一直徘徊了四年。当时中国经营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告别短缺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家乐福、沃尔玛的进入,商超大卖场文化开始出现,销售渠道从国有渠道转向商超。正是对这种不适应的调整,让我们停滞了4年。
对主业的专一和坚持,让我们的企业成功走了下来。经历了这么多变革,没有一个坚持以及信念,可能这个企业也没了。
早在1996年到2000年企业一直停滞徘徊时,很多人就说黑芝麻这个东西已经到顶了,转行做别的吧。当时很多人认为高峰期过了,我们一个年代的,同一起出道的企业很多都没了。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2004年我们因借壳重组广西斯壮被拖入深谷,资金极度困难,但是我仍然坚持黑芝麻主业的资金不能移走。当年广西黑五类集团借壳广西斯壮,将黑五类食品业注入斯壮,实现了曲线上市。我讲一个例子:整个企业由于重组,资金链断了,面对危机,我规定三点:第一点,主业的生产里面必须的基本资金不能动。当时动用主业里正常的流动资金,必须由我签字。第二,经营一线的人员工资、奖金要确保。第三,当时为了实现前面那两个保证,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们三年没发中高层奖金甚至工资。
问:那么你从创业到现在有些什么地方是你最后悔的、感觉遗憾的?
韦清文:我认为是三条,第一个遗憾是有的事情坚持不够。
比如我们上世纪90年代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我们市场的敏感度还是不错的。比如我们很早就做过麦片、八宝粥、饮料,这些都是很好的点子。但是没有把它坚持下来,最后错过了很多机会。
第二个我认为是战略上的失误。战略上的失误,讲起来就很大了。我们应该说机会不少,也具备条件。假如我们这个企业2001年开始的时候,能够全面实施我们今天实施的战略,我想我们这个企业现在不是这个规模,肯定早就过100亿了。今天的战略我认为叫做升级。我的意思是过去我们是小河,现在要从小河走向大海。从小河到大海。我们那时候完全有这个条件,但是从战略层面,却很遗憾,缺乏这点远见,缺乏这种魄力。你问我最遗憾的,我讲的是发自内心的。我们1999年在香港上市,当时募集资金不多,也有两个亿港币,如果集中精力,坚持跳出小品项、开拓大市场的战略做十年,你说我们的结局会怎样。
第三个教训,我认为是重组,投入付出不成正比,得不偿失。
当时我们对上市这个东西了解不深、不透,主要是对收购重组缺乏经验。
由于当时我们对上市公司重组没有经验,我们并没有聘请专业调研公司对这家企业进行调研,我们也没有仔细判断,看这家公司适合不适合重组。我们当时就是过于相信政府的建议,相信广西自治区政府。结果弄了这个玩意儿,进去了以后出不来了,只能向前走。
问:当时政府把你引进来了,政府没有给你资金支持、配套政策的帮助吗?是不是也做了,但是企业付出的成本更大?
韦清文:我是这样总结,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我认为在中国这个环境里,如果民营企业太过依赖政府,这个民营企业迟早会出事的。
掉进上市重组这个坑后,我当时既不埋怨政府,也很少求政府,因为求也没用。
三十年的教训中我有一条,不能过度依赖政府。不要太相信潜规则,太相信潜规则肯定完蛋。我认为民营企业就应该做民营企业该做的事,不要花太大精力去替政府做事。
饮料市场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问:你们正向饮料市场发力。现在不光食品行业,很多行业外企业也都在向饮料市场发力。据我所知,广药杀进凉茶市场,还有很多药厂,比如康美药业也在做,天士力在做普洱茶。在食品行业,似乎形成了一个潮流,好像大家不切入这个市场就做不大,你怎么看?
韦清文:首先饮料是个大品项,整个市场蛋糕应该有1万亿元,在食品行业差不多应该算最大的了。第二个,饮料这个市场是竞争很充分的市场。这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市场大,利益驱动,各路强手不介入这个领域,在食品行业就不能全面发展。
饮料这个市场之所以越做越大,我认为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它符合了整个中国消费的潮流。我的总结是,方便是食品行业永恒的主题。饮料市场上除了外来品以外,中国的食品,能够做强做大的,基本上就是通过技术的革新,让消费者用起来更方便。我认为,再好的东西,也一定要能够满足消费者一个需求,就是“方便”两个字,否则那肯定是空间会越来越小。
问:现在食品行业发展到今天,很多企业都在思变。对于小的品类来说,比如有做枇杷、做枸杞的,都在一个小的市场中生存,虽然表面看来日子还不错,但他们都承受着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需要突围。作为传统行业,现在整个食品行业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压力?
韦清文:我认为压力来自两个方面。食品属于成熟、传统的产业,食品企业的生存是要讲规模的,没有规模,你就不能面对市场的大风大浪。第二成本的上升,导致各种资源流向发生了变化,逼迫企业整合。
原来请一个工人千把块钱,现在没有几千元下不来,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有一个,规模小了,优势就越来越小了。同样采购一个材料,人家可能是五毛钱,你可能要六毛,人家是规模经济。食品工业趋势进入了产业整合的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一个乡镇都有一个酱油厂,要酱油的话,可以拿那个瓶子到商店去装,现在没了,全国基本上整合到了那几个品牌,酱油产业就是个例子。
问:你是指只有几家大品牌能活下来,其他企业做得再好也没有机会了?
韦清文:没有机会了。成本上升和整合趋势给企业带来压力和动力,这是正常的。
问:这种压力是逼迫现在的食品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吗?还有没有其他压力让现在的传统企业必须得变革?
韦清文:我认为是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它也带来了压力。如果保障措施、厂房、工艺很落后,那就必须改进,否则你没法生存。小的企业很难生存,为什么?因为要完成一整套确保食品安全的检验,投入要1000多万元。新的时代,对硬件的要求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
电商替代不了传统渠道
问:现在大家都在谈新经济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比如小米,销售额已达数百亿元。小米既不生产也不制造,只管设计和销售,销售上也没有实体店,它和传统产业完全不一样。像这样的新兴体有没有让你感受到变化,这种模式有没有可能切入传统食品行业,逼迫企业负责人去总结和试验?
韦清文:我认为食品行业和高科技、电子行业完全是不同的。对食品企业来说,有几条是不能变的。第一条,我认为能够使用的食物,这几类不能变,比如大米、面粉。食品使用植物、动物做原料,这一点是不变的。食品不能用什么高科技产品替代,比如什么人造鸡蛋,我认为搞不定。真正能变的是新工艺。比如牛奶,传统牛奶是炼奶,现在用无菌杀毒新工艺。
问:原料不会变这一点我同意,但是通路这一块呢?也就是销售渠道。
韦清文:通路业态有些东西一直在变,比如原来出现的大卖场,而现在的变化是电商的出现。网购肯定要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销售渠道。但是,在食品销售主流的通路上,我认为电商还代替不了传统渠道,只能和它并存。
问:以前你打交道的,主要是商超,现在一些互联网的巨头,比如京东、淘宝、一号店,这些都是无法绕过去的吗?和互联网合作是不是可以减少销售队伍,节省成本?
韦清文:你说的这几个,我们现在都在和它们打交道,它们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觉得互联网销售节省成本不是绝对的,有的地方是降低的,有的地方也可能成本上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