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历时长达十年的实验:谁对国有企业最有影响?
从10年前开始,上海市国资委党校(现并入上海市委党校)企业管理学教授成刚,始终在课堂上或利用各种机会对前来参加培训和学习的各行业国企的中高层管理者们进行一项讨论式调查。
这一调查很简单,其目的就是通过与国企高管们的互动,寻找他们心目中的“企业核心利益相关人”。
接受调查的数千名国有企业的高层们,选择最多的则是政府。这一看似“颠覆”了传统企业管理学和营销学思维和结论,似乎也是国人的“常识”。
党校调研:依然强政府
成刚教授将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分为初级和次级,前者多建立于市场交易的资源分配机制上,而后者则建立于政府公共政策及社会公益团体资源分配机制上。
在设计构成框架中,企业初级利益相关人为:员工、股东、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而次级利关系人包括:社区、政府、外国政府、特殊利益团体、媒体、支持团体、大众。
那么,在企业的众多利益相关人中,谁最重要呢?成刚教授为此设计了互动式调查,并请国企高管学员进行选择。
经过对10年来的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在初级利益相关人层面,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高管们选择了“股东”;有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天然气行业);一些转型高科技的企业选择“员工”。
在次级利益相关人层面,“政府”几乎清一色成为国企高管们的必然选择。
设计调查的本源其实是最简单的道理,政府与市场哪个影响更大。成刚教授统计发现,约70%的高管学员选择“政府”。并且,近五年来,这一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但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上课时,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选择政府的数据不足35%。成刚教授对此感叹:上海是强政府,弱企业。
成刚分析认为,一些大的国有集团公司下属的公司表面上选择了“股东”,其实实践中“股东”本质上是“政府”或替代政府出资、持股的组织,特别是上海的国有企业多属于国有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孙公司等,而集团公司层面的决策很有可能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即使是选择“供应商”,则是因为一些依靠稀缺的非再生的资源为原料等的企业,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天然气属于国有垄断的。
成刚为此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领导人有一个最大的难处:尽管宣称“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提高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永恒的追求”,但实际上,企业真实的利润来源更多的是靠政府、熟人、关系。
因此,“国有企业得有两套价值体系,这就特别累人,而各类隐形的交易成本也很高,国企无法按照真正的市场经济生产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