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堵职务消费漏洞靠完善制度 | 来源: 点击数:600次 更新时间:2014/8/25 8:14:44 |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提出,要真刀实枪推进国企高管薪酬改革,国企负责人定额“职务消费”必须根除。如此背景下,中石化被人旧事重提: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的职务消费一度高达每天4万元以上,以至于陈同海案发后,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腐败被概括为“陈同海漏洞”。
中石化近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561.7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3亿元,约合上半年每天净赚超过1.7亿元。中石化的财大气粗可见一斑,一个“陈同海漏洞”还“供得起”,但若几个、十几个乃至更多的“陈同海漏洞”一齐往下“漏金”,想必中石化也未必扛得住,也难怪“两桶油”过去总借着国际油价说事、哭穷,真正的潜台词是:大有大的难处,家里的开销也大呀。可见,国企若管不好、管不了高管的“钱袋子”和“支票本子”,就别指望他们能向国家和社会多贡献“余粮”。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制度,更没有对标准、制度的严格执行与监督,职务消费变得越发畸形,铺张浪费、违规报销在职务消费上时有发生,以职务之名,行“非职务”之实。职务消费看似未将钱财装入自家腰包,但同样是国企肌体的蠹虫。产业遭遇寒冬,一线工人收入偏低,也不见高管们自降薪酬,自减消费。这些销蚀着国企职工的辛勤付出和国企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而由此引发的口诛笔伐也由整个国企来“埋单”。
根除国企负责人定额“职务消费”,大快人心。过去,国家相关部门并非没有出手整治,但由于许多国企内部实行“一把手”财务监督,“自己监督自己”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彻底“断根”,仅靠“不敢腐”的心理震慑还不够,还要有“不能腐”的制度红线,强化制度的约束力。从企业层面来看,要进一步完善职务消费的名目、标准和额度限制,特别要从源头上对职务消费进行预算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以防止职务消费被转移到其他会计科目;对监管部门而言,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还要敢于向公众晒账单,尤其是晒支出账单。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发展混合所有制会否造成国资流失? 下一篇:“五项举措” 不达目的不收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