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水十条”渐行渐近 大连如何抓住机遇 | 来源: 点击数:623次 更新时间:2014/6/17 14:10:28 | 近年来,以雾霾和水为代表的环境污染已演变成公共事件,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全国每年都有十几起,今年前5个月又发生5起。对应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 ,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即将全面实施。这是一场总投资计划超过2万亿元的市场盛宴,也吹响了打好水污染防治战役的“冲锋号”。
环保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十大水系、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和39%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产和生活。相对而言,大连的水环境在全国还是比较不错的,市民可以吃上放心、安全的水。《2013年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朱隈子水库、转角楼水库、松树水库和刘大水库等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这和我市不断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建立网格化监管模式,强化源头保护和安全防护密不可分。该《公报》还显示,全市废水排放量5.75亿吨(不含循环海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62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3.13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28万吨,氨氮排放量1.41万吨,石油类排放量466.82吨。29座污水处理厂综合达标率达到95%以上。现在,大连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基本达标,但工业污水处理仍让人头疼。在目前“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下,许多污染企业自家建立污水处理厂不但负担加重,且由于缺乏专业性和指导性,污水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大连环保产业虽在国内起步较早,但受资金掣肘,仅处于中游水平。
随着“水十条”的即将出台实施,由排污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的思路也将发生改变。在国际上,工业减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业以合同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实行第三方治理,或许会带来“革命性”效应。一方面,排污企业由于采用专业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达标排放率;另一方面,政府执法部门由于监管对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执法成本;此外,还刺激了环保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三得。
2万亿元“大单”渐行渐近之时,我们千万不能满足于“不错”,而应检视自身不足,“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比较好的水体水质保障,保证水质不下降、不退化;另一头针对已被严重污染的劣质水体,尤其是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的黑臭水体,下决心治理好,大幅减少甚至消灭掉。通过这两头来带动一般水体的水污染防治。
从理论上讲,“水十条”将给大连的环保企业和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大连环保产业能分得多少“羹”,更取决于我们自己。科技创新有了“治理水污染”这个抓手,应该会更加有的放矢。这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四两拨千斤”,扶植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不仅能解决本地“水问题”,还能走出去开拓市场。
2万亿元“大单”来袭,也考验着治理方式的创新水平。“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为什么会“失灵”?未来政府、排污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又如何能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及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无疑需要我们反思,更需要我们有股子不安于现状的进取劲头。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给小微企业送“礼” 下一篇:处处受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