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国企改革不应由政府代劳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75次 更新时间:2016/6/1 8:01:18 | 近两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周末和节假日举家出行旅游成为时尚。当传统的热门景点由于人满为患而令人望而却步的时候,部分中产阶级家庭除了转向海外游之外,在国内更多是探访一些交通不便的小众景点,那里往往藏有更多令人惊叹的美景。细想之下,这些美景之所以没有被开发而留存到现代,原因是在很长的时间内被人们所遗忘而没有受到打扰。
回到经济层面也有类似的故事。笔者最近在北京见到某位智库的资深研究人士,他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在研究中国各行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的时候,发现纺织行业这几年盈利状况一直不错,这和印象中濒临淘汰的夕阳行业有很大的不同。况且这几年人民币汇率坚挺且劳动力成本飙升,这对出口导向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而言都是致命的。困惑之余,他本人去江浙一带调研,得到的结论发人深省:当地企业负责人说,在1997年朱镕基总理实施了以纺织压锭为手段的国企改革之后,纺织行业似乎就被国家所遗忘了,非但纺织工业部作为一个部委被撤销,而且国家对纺织行业也几乎不再提供任何补贴和政策性优惠。大量国有纺织企业被兼并收购,整个行业基本上是市场化运营。该负责人提及说:“如果不是现在棉花价格依然是国家管控,整个纺织行业的盈利水平可能会更高”。但这个负责人也指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整体行业盈利状况还可以,但这背后的行业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每年也有大量的相关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竞争而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退出。因此市场化的优胜劣汰造成整个纺织行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依然生机勃勃。
回顾过去的数十年中,国企改革几乎是每届中央政府都希望有所突破的重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也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扩大国企自主权、实行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但回头看看,几乎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甚微,甚至出现“国进民退”的怪现象,甚至部分国有企业还在沿着“做大做强”的道路前行。国有企业“做强”无可厚非,特别是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通过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但“做大”就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全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5%,而全国非金融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由此推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同时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不断下行,截至201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5%,而地方性国有企业更是低至3.5%。
不可否认,国企改革由于历史和制度层面等原因,客观上造成在实际推进的时候阻力重重。但更多的是,每次启动国企改革的时候,政策制定者都希望从顶层设计到操作细节面面俱到,希望给转型中的国企能“扶上马,送一程”,尽量缩短转型的阵痛期。但结果往往是被转型的行业或者企业很难断奶,依然要持续依靠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度日,而政府真正希望看到行业市场化运营则遥遥无期。驱动中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已经开始衰减甚至逆转,但中国经济从人均水平来看依然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这使得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要比早期的日本和欧美国家要更为严峻。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中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因而“需要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逐条来看都涉及国有企业的顽疾,特别是在过剩产能和高负债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在我国资源禀赋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保持中国经济在中长期内的可持续增长。
笔者认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顶层设计固然至关重要,但实际操作更应该交给市场来完成,而不是事无巨细都由政府来代劳。就像笔者在文章开始所说的那样,政府在国企改革中要放手给企业以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来试错。必要的时候政府需要尝试遗忘,这对急需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经济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目前政府似乎也在逐渐意识到国企改革推进中,给予国有企业更多自由度来激发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其中特别强调“要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机制和环境”。从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结合的角度来看,目前政策制定者在着力推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兼并收购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可以从体制上从对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转变为向股东和市场化的投资者负责,而且公司治理的改善也将极大的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中国实体经济被谁打垮? 下一篇:金融类企业挂牌新三板标准趋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