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金融“大咖”为供给侧改革出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40次 更新时间:2016/6/1 7:55:35 |
改革怎么改?难点怎么破?风险怎么防?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景。供给侧改革应如何推进?有哪些难点?蕴含的风险该如何防范?日前在京举行的2016金融街论坛上,来自学术界、监管部门以及海外的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市场激励比硬性指标靠谱
“提出从供给侧去观察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问题所在,是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和思想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如是评价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改革。
他表示,从需求方观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已出现问题,采用刺激政策的效应越来越差,甚至产生负作用。“扩需求、保增长的办法已不能继续,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我们的政策要适应这个变化。”
对于中国的改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评价说,30多年前中国作出的最好选择就是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银行业改革、国企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容,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新增长空间。
对于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家们认为,要靠市场化的手段提高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吴敬琏表示,企业去产能降成本,可以用下指标的办法,但更重要的是要靠市场激励,用市场的优胜劣汰、市场的竞争促使企业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比下硬性指标要有效得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也认为,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政策要遵循市场规律,努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让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获得资源的成本差距不大,同时要改革项目审批制度,使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僵尸企业”出清须痛下决心
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过程中,如何让“僵尸企业”出清无疑是最大难点。
“‘僵尸企业’不能市场出清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障碍。产品没有竞争力,财务不可持续、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不能实现市场退出,是对市场资源极大的浪费。”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
她认为,“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存续下去,一是不恰当的政绩考核和维稳责任压力,促使政府尽力从资金上维持一些“僵尸企业”的生存;二是不当的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使银行不断让一些“僵尸企业”靠输血维持;三是现行破产制度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等使政府、企业、银行、法院等对“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望而生畏。
白重恩也表示,因为去产能会影响GDP,尤其会影响就业,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并不积极,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一个市场当中,企业能够生生死死,不断循环,是市场完善的表现。
与会专家认为,打通企业退出通道,是中国经济增强活力的制度安排,也是中国市场经济成熟的表现。必须痛下决心,尽快让“僵尸企业”出清。
吴晓灵建议,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商业化原则判断企业是否有生存能力,而非行政力量干预。此外,要完善破产的法律制度和各项配套措施,加强企业破产法的实施。
深化改革降低杠杆率
由于长期以来发展过于依靠投资而投资过于依赖信贷,我国实体经济的杠杆率较高。
2015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达到160%左右的高水平。
与会专家认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高杠杆带来的相关风险正在逐步暴露,风险防控的责任重大。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连续十几个季度攀升。
“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一个过渡,行业企业分化明显,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债务风险加大。”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表示,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信用风险。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将重点研判市场形势和风险隐患,抓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规范互联网股权融资活动,防范私募基金、股权众筹等领域风险。还将完善跨市场、跨境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系统性风险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
较高杠杆率的形成,与我国的金融体系的体制机制紧密相关。从长远上看,防范风险要深化相关改革。
“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心任务,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性,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降低杠杆率,发挥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在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
方星海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继续发展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完善新三板制度规则体系,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切实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投融资等功能。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建立和谐政商关系不能缺了工商联 下一篇:菜粮油副食品参考价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