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华网评:为民服务不能等也不必等“特事特办” | 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438次 更新时间:2016/5/31 8:12:15 |
房改手续跑了13次办不了,记者跟着就“特事特办”了——沈阳谢老汉在跑腿办事多次未果的情况下,最后领导经研究决定“特事特办”,而记者在此过程中也只是起到了监督作用。
相信谢老汉的遭遇,很多人尤其是老百姓都感同身受。有时候,群众为跑个手续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事情却没有进展;而相关领导只需说一句话,就可以“特事特办”。
我们常说,要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并为此付诸了较多努力。比如,为解决老百姓办事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的问题,各级政府一直把简政放权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据新华社1月13日的报道,2013年以来,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1/3以上审批事项的预定目标。但在现实中,老百姓对于办事难的感受仍较为强烈,导致群众办事难的因素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对于让谢老汉折腾得最多的两个部门来说:浑南区房产局讲区划,沈河区房产局讲归属,浑南区房产局讲政策,沈河区房产局讲产权,浑南区房产局讲权限,沈河区房产局讲文件……这样讲来讲去,事情也就被推来推去,办事者也只能跑来跑去。其实,办事者被折腾,工作人员何尝不是被“折腾”,正如沈河区房产局的一名干部所说,“我们也不希望老百姓这么折腾,可有些要件信息我们确实掌握不了,缺少要件办手续就涉嫌违规,即使报上去市里也不给批”。
上述工作人员的话可谓点中了问题的要害,信息流通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办事群众对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这正是对民众诉求的最好回应。实现数据共享,需要新手段、新技术的运用,借助“互联网+”行动的蓬勃之势,让信息在最大范围内互联互通。
恐怕比破除信息壁垒更重要的,是消除人心的芥蒂;开放数据的前提,是解放人的思想。如果权责不清晰,一些单位和部门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推动信息流通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数据共享系统也会名存实亡。说到底,深化为民服务,根本在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加强单位和部门沟通。单位和部门相互扯皮的账,不应该算在老百姓身上;需要单位和部门沟通解决的,不应该让老百姓跑断腿。
为民服务不能等也不必等“特事特办”。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只要恪守岗位职责,常怀为民之心,“照章办事”也足矣。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新华网评:如何有效治理家庭式腐败 下一篇:没公车就不下乡?“车轮腐败”后警惕“车轮懒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