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5位浙商与50位东北国企负责人对话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503次 更新时间:2016/5/19 8:44:01 | 拥有传统“四千精神”的浙商和东北工业传奇,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精彩注点。当浙江的民营企业家面对东北的国企负责人,双方在创业创新这个话题上会有着什么样的交流呢?
近日,一场“新形势下浙商精神的传承与再造”主题的论坛在位于杭州的浙商博物馆举行,5位风云浙商与50位东北国企负责人坐而论道。
从三十年前的“鸡毛换糖”到如今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从传统制造业遍布到互联网经济遍地开花……一直以来,民营经济都是浙江发展最大的特色优势,也是浙江发展的活力之源。
然而,如今浙江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低小散”弊端放大,市场压力凸显,转型升级意愿急迫。
健盛集团董事长张茂义表示,原来中国外贸市场拥有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转移和制造成本的不断上升,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浙江制造业越发真切地感受到了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阵痛。
同样,作为老工业基地代表,东北地区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尤其突出。如何从浙商群体的创业创新中得到启发和借鉴,转变政企观念,提升国企竞争力和创新活力,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应用,也成为此次50位东北国企负责人前来“取经”的课题。
“东北国企该怎么转型升级、补齐短板?”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于海军向浙商发问。
“东北企业与浙江企业的市场意识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产业结构决定的:东北一直以重工业为主,浙江是以消费品为主。国企的体量大,改革可以从小处改起,比如对子公司资产进行清算,逼着子公司改革。另外一点,不管外部形势怎样,永远不要放弃管理,必须制定激励机制。”鸿雁电器总裁王米成建议。
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宝伟表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占比较高,不少国有企业是职工上万、资产几十亿元的“大块头”,身躯转型速度很慢。
曾从国企买断工龄、50岁时再创业的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对此感同身受。“东北国企对国家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在转型期确实显得有些笨重。其实,东北国企负责人考虑问题相当辩证、全面,这是优势,希望能给你们适当松绑,发挥所长。”他表示,东北有这么多工程师、工业设备,发展天地还是很广大的。
“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与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同样的转型升级难题。”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董事长李方平认为,若要在阵痛中“破茧成蝶”,则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同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新形势下形成开放发展的新理念。
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表示,浙商是浙江最具比较优势的独特资源,在新形势下,浙商要努力形成复合型优势,并关注新兴业态发展,走在经济发展的前沿,同时也希望浙商的创业创新精神能为东北经济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解决财政资金“趴账”应标本兼治 下一篇:化解产能过剩不能各自为政 |
|
|
|